1、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某個夜色迷人的晚上,宋太祖趙匡胤宴請他的結義兄弟們,這些兄弟包括:石守信(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殿前司副都點檢)、王審琪(殿前司都指揮使)、張令铎(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虞候)、羅彥環(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等。都是當年擁戴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功臣,是大宋中央軍事力量的高級将領。
2、趙匡胤好酒,跟兄弟們暢飲時時有,今天也不例外。這些高級将領們簇擁着他們的皇帝大哥推杯換盞,回憶着輝煌的過去,發誓再替大哥打江山立新功。可是就在酒酣耳熱之際,大哥卻突然放下酒杯,滿臉愁容。衆兄弟不解,齊問大哥為何如此。趙老大長歎一口氣說:兄弟們呐,别看我做了皇帝,可是還不如當個節度使快樂呢,我一天安穩覺都沒有,還不如你們呢,苦啊!
3、哥幾個更納悶了,皇帝都做上了,您富有四海,苦啥子呢?兄弟們這麼一說,老大似乎更痛苦了:哪個人不想富貴啊,假如有一天有人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雖然你不情願,但你能推得掉嗎?
4、他這一說,這哥幾個清醒了,吓得跪倒一片:臣等愚鈍,求陛下給指條出路!趙匡胤滿意地點點頭,說:人生如白駒過隙,很快就裝進小盒子裡了,不如多積點家産給子孫,你們過過歌舞升平,頤養天年的事,這樣咱們君臣無猜,這多好啊!
5、敢情這酒的套路這麼深!回過味來的老兄弟們,一夜間身體全都出狀況了,不是頭疼就是腿瘸,集體請求病退。趙匡胤很高興,一律批準,大把賞賜醫療費。
6、這就是曆史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讀着很精彩,跟曆史背景嚴絲合縫,可惜,這是段假曆史。
7、這個故事正史根本沒有記載,“杯酒釋兵權”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真宗年間的大臣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裡。後來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也記錄了“杯酒釋兵權”,但事件發生的時間卻與王曾不一樣。史學家考證,這是因為司馬光發現王曾記錄的時間有漏洞。再後來,李焘編寫《續資治通鑒長編》,綜合了王曾和司馬光的紀錄,并且對故事情節又豐富了一下,于是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
8、關于這段假曆史是如何演變的,史學家們找到了源頭。說某天,号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突然找到趙匡胤,建議他立即撤掉石守信和王審琪。趙匡胤不以為然,說這是我的義社十兄弟,不會對不起我。趙普說,他們自然不會,但是他們的手下呢?這兩人根本管不住他們手下!趙匡胤還是覺得趙普小題大做,他說,區區下屬,他倆還是管得住的,而且我對他們很器重!
9、趙普冷冷一笑:周世宗的手下他管得住嗎?周世宗難道不器重手下嗎?這句話立刻戳中趙匡胤的命門,自己當年不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嗎?自己還不是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嗎?于是冷汗直流,于是,罷免石守信、王審琪。
10、這就是故事最早的影子,這裡面隻有石守信和王審琪,後來人越加越多,我一直奇怪,“杯酒釋兵權”的這些人當中,資曆最老、地位最高的是高懷德,為什麼把他的名字放在石守信的後面,原來,最初根本沒有高懷德的事。
11、自唐朝藩鎮割據後,短短五十年,中原成了皇帝流水線,都是武将惹的禍。所以遏制武将的軍權是趙匡胤必須要做的,否則趙宋步前朝後塵将不可避免,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曆史背景。
12、但是,趙匡胤不可能,實際也沒有一次性就免掉這麼多高級将領,而是有計劃分步驟地改革中央軍隊編制,伴随編制改革,一步步将這些高級将領調出中央軍。靠一次喝大酒解決這麼大問題,隻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13、盡管故事是假的,但它的内核卻是真的。這種處理方式比較貼合趙匡胤寬仁的性格,也符合當時的曆史要求(當時趙宋天下還未統一,還需要這些将領發揮作用,後來的戰争中,這些被調任節度使的兄弟們,多次回到中央重擔舊職。)。
14、回過來看一下這個故事,“杯酒釋兵權”更像是趙匡胤與武将們達成的一個君子協議,一個心照不宣,君臣間相互保全的默契,一個以國家利益為重,彼此共榮的契約。它透射着那個時代先人們的智慧,輝映着趙宋王朝數百的溫情與和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