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有一句話:“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這話大家都知道。意思大概是主動或被動地做下了一些錯事,總是要受到懲罰的。
以前,東北的農村做飯,都是用大鍋焖飯,燒柴火,把飯不小心焖糊了,我們叫“竄煙了”,雖然不好吃,但也得吃;有時把飯沒有焖熟,我們叫“夾生”了,扔掉是不可能的,要麼再焖一回,要麼就得煮成粥。學生學習也像焖飯一樣,有時也會把知識學“夾生”了,怎麼辦呢?就得想辦法回回鍋。
知識沒有學會,知識學“夾生”的原因很多。
有學生天資的問題。例如,通常辨認方位都是依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但跟學生說,在北極點上,四周都是南,有的學生能理解,有的就不太能理解。理解不了就得輔導孩子,地理老師怎麼可能天天陪着一個學生找北呢?類似的地核、地幔、地殼、莫霍面、古登堡面、軟流層,都不是那麼好理解的。
如果孩子身體不好,經常感冒發燒,就一定會影響學習,即使老師能幫助孩子,但也不會像正常講課一樣,再給孩子講一遍的。現在學校的老師,有幾個空閑的幾十分鐘呀?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就得父母幫着想想辦法。
如果不養成課上幾十分鐘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如果沒有到家就寫作業,吃完飯就預習、複習的學習習慣,那也一定會欠下學習的債的,怎麼辦?
家裡的生态環境不好,比如夫妻經常吵架;孩子同老師、同學的人際關系不好等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都可能欠下知識的債,怎麼辦呢?
各位家長:
綜上所述,一個孩子要想最終取得一個好成績,不給孩子額外進行一下輔導是不太可能的。似乎很多人一想到給孩子進行額外輔導,就好像是社會、學校、老師給造成的,然後就想着花很多錢。其實,造成孩子知識學“夾生”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沒必要非得追究誰的責任。錢多有錢多的辦法,錢少有錢少的途徑。沒錢就自己看看書,給孩子輔導呗,我也是學了之後才知道,莫霍和古登堡是兩位科學家。如果孩子和家長就準備當知識的“老賴”,把這鍋“夾生”飯湊合着吃下去,其實跟别人的關系也不太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