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五铢,五铢錢重五铢,上有“五铢”二字,故名。五铢錢是我國錢币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币,先後有10多個王朝和政權、20多個帝王鑄行過五铢錢。西漢元狩五年,五铢錢率先在中原發行,至唐武德四年隋五铢廢除,五铢錢曆經滄桑700多年。
鑒于币制混亂和鑄币失控後引起的吳楚叛亂等嚴重後果,漢武帝在統治期間先後進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币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
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國鑄行五铢錢,稱為郡國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錢文為“五铢”,小篆書,光背,正面有輪無郭,背面則輪郭俱備。錢直徑2、5厘米左右,重約3、5至4克。“五”字交筆斜直或有彎曲;“铢”字的“朱”頭呈方折型,“金”字頭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數錢上有一橫劃。其材料改用紫銅,因而有紫绀錢之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