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杭州市濱江區白馬湖區塊規劃

杭州市濱江區白馬湖區塊規劃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6 14:48:19

2018-12-13 08:2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陳燕 王濤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城區積極搶抓“大灣區”建設、杭州“擁江發展”重大戰略機遇,以“三聯三領”為載體,繪好“同心圓”,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2018年,上城區完成簽約2671戶,推進速度和成效超出預期。

城中村告别曆史舞台,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曆史文保建築修舊如舊,煥發出新的生機;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民生工程遍地開花……上城區一步一個腳印,朝着“一流的國際化現代化城區”的目标穩步邁進。

杭州市濱江區白馬湖區塊規劃(有機更新擁江發展)1

望江金融科技城

統戰助力更新 望江門外開啟新蝶變

今日之杭州,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越來越美。望江門外,經過一輪輪城市有機更新,告别了棚戶區,也褪去了農居混雜、違章建築衆多、居住環境不理想等都市“瘡疤”。貼沙河畔,詩情畫意的始闆橋直街公園,就是望江門脫胎換骨的最好見證。

從曾經的“不想來”到如今的“不想走”,杭州城南的美麗蝶變,讓上城區更加堅定了城中村改造的步伐。2018年,上城區立足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決勝之年”,累計完成簽約2671戶,推進速度和成效超出預期,創造了新的“上城速度”。

一天集中簽約了664戶,占了總戶數的86%;提前三個月,經營戶和店商關停店面;兩個多月時間,完成了773戶的動遷工作……再一次刷新上城征收速度與質量的,正是杭州地鐵7号線城站站征收項目。

這是在續寫“上城速度”的同時,上城區推進的又一項民心工程。據走訪中發現,一家三口擠在一間房裡蝸居,這樣的情況很是普遍,48平方米以下的住戶,占了七成以上。

凝心聚力破難題,統戰助力強決心。為了改善居民生活,上城區住建局以“百千萬”和“三聯三領”的要求為準繩,俯下身去,和望江街道一起在現場組建了12個項目黨支部、27個網格黨支部,重點聽取新社會階層人士、民主黨派和宗教人士提出的複雜問題和建議,建立“一戶一檔”,加快推進動遷工作。

今年7月,随着最後一位住戶的搬離,杭州城站以東2.7萬平方米的土地,被許以城市發展的美好期許。未來,這裡是城站的東出入口,地鐵7号線在此交彙,全國乘客在這裡抵達;這裡也是機場快線的必經之地,從吳山廣場到蕭山機場,東出入口打開了一條快捷之路。

開啟新蝶變的,還有望江地區今年征遷面積最大的啟動項目——“三城一廣場”。這是上城區首個專業市場征遷項目,包含了杭州禮品城、近江商業廣場、近江水産農副産品綜合市場等動遷區塊,總建築面積達10萬餘平方米,涉及商戶2200餘家。

據介紹,此次搬遷清退任務的難點在于市場商戶衆多,情況較為複雜。為此,望江街道現場動遷指揮部牽頭成立專門的班子,近江經合社和杭州禮品城協助配合,聯合組建商戶清退工作現場指揮部。同時,望江街道紀工委全程跟蹤式介入監督。

點滴改變,孕育城市新生。一個個動遷項目的持續推進,給老城區帶來了恰逢其時的重生機會,也為城市高品質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杭州市濱江區白馬湖區塊規劃(有機更新擁江發展)2

上城區坐擁錢塘江8公裡“黃金江岸線”

新城加速崛起 擁江發展再造城市門戶

作為杭州主城區最大的舊城改造區域,望江地區正通過征遷“拆”出優質發展空間——“老破小”的棚戶區正在轉變為優質土地資源。

這兩年是望江區塊大拆大建的關鍵時期。去年,僅望江街道累計完成征遷5073戶,清零19個地塊,是杭州市主城區完成量最多的區塊,今年還将通過征遷改造騰出1500畝的空間,全部用于建設望江金融科技城。

望江金融科技城,以婺江路為核心,由秋濤路、清江路、之江路和貼沙河合圍,總占地面積2.23平方公裡,将建設全國一流的金融科技中心,打造新時代金融創新發展樣闆區、全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示範區、全球金融科技人才集聚區、錢塘江沿岸國際品質體驗區。

伴随着城中村改造,上城區也由“征遷為主”向“拆建并舉”轉變,一個活力四射的望江新城正被喚醒:短短兩年時間,望江地區出現了2家市級衆創空間和2家國家級衆創空間,5家互聯網信息企業在新三闆挂牌,逐步形成了産城融合的澎湃之勢。

在不少90後杭州人眼裡,望江地區已是“智慧”“科技”“金融”的代名詞,這裡集聚了思科(大中華總部)、鐵塔浙江分公司、浙江海投、浙江省産權交易所、浙江新光互聯網産業總部等産業龍頭企業。

作為空間有限的中心城區,除了拆舊建新式的舊城改造,城市有機更新也是上城的迫切訴求。今年起,上城區危房治理工作由“集中治理”向“長效管控”轉變,并再次開展危房排查工作。截至12月中旬,共完成治理39處,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

未來,望江地區将成為“長三角城市群高鐵樞紐”。在城站的東廣場周邊,将建設80萬平方米左右的地上地下商業空間,包括大型會展中心、優質樓宇、人才公寓和高檔安置房,教育、養老、醫療等公建設施也會全面升級,所有設施都将以景區化的标準規劃建設,城市治理體系也會更加完善。

作為杭州連接“西湖時代”和“錢塘江時代”的發展通道,上城區正拆除一片片城中村、崛起一座座新地标,這片土地上,新興經濟平台林立,特色産業次第開花。

據介紹,明年上城區計劃新開工政府投資項目42個,續建13個,竣工7個,計劃用款26.83億元。全年計劃新開工地下空間20萬平方米,完工15萬平方米;新開工公共停車泊位500個,配套停車泊位1500個;新增海綿區域2平方公裡;保障房開工1000套。

以文化為紐帶

延續城市曆史與文脈

沿着錢塘江岸一路前行,從錢江一橋到錢江三橋,長達8公裡的江岸線,就是上城區推進“擁江發展”戰略最寶貴的地段和資源。

作為“擁江帶湖”的中心城區,上城區積極行動,啟動望江地區的整片征遷,推動城站東廣場,望秋立交、地鐵5号、7号線等重點工程建設,使西湖最厚重的“吳越文化”“南宋文化”和錢塘江的“江潮文化”“古海塘文化”“商貿文化”有機融為一體,打造擁江發展極具精華的“文化圈”。

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使上城區從古至今皆是杭州“珍異所聚”“商賈雲集”的繁華之地。眼下,上城區傾力打造擁江發展“文化圈”,帶動了全區96處文物保護單位(點)、162處杭州市曆史建築、17處曆史文化街區(地段)的有機更新。

在探索中,畫好同心圓,上城區住建局充分聽取民建上城基層委在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中提出的關于曆史建築保護的想法和意見,以“應保盡保、修舊如舊、最小幹預、恢複曆史風貌”為原則,“複活”了一批曆史建築。今年底,太平天國聽王府将完成文保修繕,讓曆史建築得到更好的利用,延續這座城市的曆史與文脈。

南宋皇城遺址上,曾經的城中村舊貌換新顔,變身現代化藝術氣息的基金小鎮。在舊廠房改造上,上城區住建局按照花園式辦公的理念,盡可能做到“一窗一景”,使得建築、庭院、空間等具有中式傳統建築的特點,用現代設計從内到外演繹诠釋“中式韻味”。

從無到有,從誕生到繁華,玉皇山腳下譜寫出一個财富神話。據統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投向實體經濟項目共1418個,資本金額累計3800億元。其中,投向浙江省1473億元、項目數527個,成功扶持培育112家公司上市。

文化印記無處不在。位于橡膠廠地塊的海潮寺,曾與靈隐寺、淨慈寺、昭慶寺齊名。在望江地區新一輪城市規劃中,海潮寺原址複建已立項,并計劃在海潮寺周邊做商業、文化産業的布局,打造海潮寺文化休閑街區,類似成都的太古裡。

以文化為紐帶,以産業為引領。上城區通過一條縱向的線性公園,将甘王路曆史建築、源泰樓、娃哈哈鍋爐房及老廠區、肉聯廠宿舍、海潮寺天王殿以及廢棄的鐵路及機務段整體串接起來,形成南北向的城市年輪帶,重塑望江地區文化活力。

辦好民生實事

老百姓有了獲得感

窗明幾淨的現代化公寓、一應俱全的食堂超市閱覽室、四通八達的交通地段、智能化的電子安防系統……這是上城區高投入、高檔次、高科技建設的藍領公寓,也是外來務工人員安居樂業的“家”。目前,公寓已基本完工,樣闆房開始展示。

今年初,藍領公寓建設被納入杭州要全力打好的新“六場硬仗”之一。上城區住建局把加快建設藍領公寓作為2018年全力落實的民生實事之一,在南落馬營地塊新建了五層建築,房型設計有雙上鋪、高低鋪、親子房三種,每間房間月租在1200元至1800元,一期共有614套房源。

房子要住得起,更要住得好。上城區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魯軍介紹,他們的目标是打造一個像藍領社區的地方,這裡不單是他們的栖居之所,還要給他們真正有“家”的感覺。據悉,藍領公寓第一批租戶将在明年2月初入住,明後年還将繼續加建,三年将完成1800套。

目前,望江單元01和02地塊安置房已順利開工,其中望江單元SC0403-R21-01地塊(木場巷地塊)保障房項目是望江新城改造建設以來規模最大的保障房建設項目,建成後将矗立起12棟21層的高層住宅。

看一個地區的發展,既要看經濟總量、增長速度,更要看百姓增加了多少獲得感。在上城區清波街道,全省首例加裝電梯順利運行,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題“破冰”。目前,上城區已完成加裝電梯20台,通過聯合審查93台,正在施工57台,預計年底可完成約66台。

在探索中,上城區形成了靈活多樣的加梯方案。在金獅苑,杭州首個位于地下車庫上方的加裝電梯投入運行;在清波苑小區,通過采用對重側置無機房等技術手段,實現了杭州首台空中加裝電梯;在馮山人巷,業主聘請第三方專業管理公司,率先開展電梯日常維護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上城區住建局還指導幫助柳浪閣1幢3單元業主出台了杭州市首個加裝電梯“自管公約”,對電梯的安全使用責任進行了明确約定和細緻分解,為杭州加裝電梯的後期運營維護責任的落地提供範本。

為了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上城區住建局還出台了全省首個物業服務等級評定辦法,制定覆蓋全區所有物業項目的分類考核标準。這是上城區住建局加強對非公行業企業服務和監管的有益嘗試。在五柳巷曆史街區,“和家園”物業行業黨群服務中心集滿意度調查、物業矛盾調解、物業人才培養等于一體,成為物業管理的優秀樣闆。

着眼于民生改善,明年,上城區住建局将制定并啟動社區準物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嘗試将部分準物業小區委托專業化物業企業參與管理,實質性探索準物業管理小區市場化運作,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本版圖片由上城區住建局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