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暗裡着迷蘇曦

暗裡着迷蘇曦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2-06 19:38:01

  最近看到電影老片《永不消失的電波》,由黑白片複制成彩色電影片,增強了可觀性和藝術性。這部影片我在青年時代放映過好幾十場,影片内容還記憶猶新。這又勾起我追思放電影的歲月......

  暗裡着迷蘇曦(想起放電影的歲月)(1)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由電影編劇、導演、攝影師、配樂師、書法師、剪截師、燈光師、配音師、制片師和各種藝術人才組成後由德才兼備的優秀演員的認真表演,由導演指揮拍成一部電影後,由電影放映公司搬上銀幕在電影院呈現給觀衆。通過電影這門綜合藝術展現曆史文化,弘揚主旋律。展示祖國大美山河,讴歌人民,揭露黑惡,寓教于樂,激發人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熱情,歌頌人民,贊美英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沿着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我從1977年初開始兼任三道溝公社電影放映員,那時我是三道溝大隊黨支部書記,晚上到公社參與放映工作。我的師傅是三道溝公社大盤溝村楊子義。那時他是電影隊隊長,在他的言傳身教下,經過自己的刻苦學習,不到半年,我掌握了8.15mm放映機的技術。1978年正式調到電影隊,開始了我七年的放電影生涯。

  放映員那時是公社的八大員之一,還有農技員、水保員,放大站員、農機員、林業員、土地員、郵遞員。這些員總稱社辦人員,統一受人民公社領導,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務。

  公社電影隊由兩人組成,設隊長、放映員。隊長負責整體工作和放映員完成全年放映任務兩三百場,每年到各生産隊放映兩場。一般在春季三月到秋季十月放映。因為冬季天冷,農村放映都在露天場所,天冷無法放映,觀衆也冷得無法觀看。在特殊情況下,冬天也放映,如重要會議、婚喪事務聘請,也去放映。那個時代文化宣傳較為落後,隻有放大站廣播宣傳,生産隊每戶安裝一個喇叭。公社給生産隊和全公社的社員宣傳政策、通知事宜,在廣播上傳達。電影隊下農村生産隊放電影是寓教于民的唯一的娛樂活動,受到廣大社員的歡喜愛。每年能在村裡看兩場電影感覺很好。電影隊每次下鄉放映,預先在放大站廣播上進行通知。生産隊的社員聽到通知後,做好了看電影的準備,備好小凳子、棉坐墊,等待着電影隊的到來。有的社員還通知親朋好友來本村看電影。家裡提前準備點好吃的招待來客。有的親戚看完電影住下,吃飯拉話,第二天清早返回原村,還要參加生産隊的集體勞動。周圍村的社員下工後抓緊吃晚飯後,成群結隊趕到放映村觀看電影,看完後再走幾裡路,有的十幾裡返回各自村莊休息,不誤第二天上工。有的年輕人為了愛看電影的老人,趕上牛車,把老人搬到放映點,看完後再拉回老家。那時,人們對看電影熱情甚高,主要原因是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太少,每年一個公社也就唱一台戲,但有的生産隊離公社遠,步行幾十裡,看上場戲往返幾十裡實在太累,加之生産隊特殊工種無法前去看戲,如放羊的、喂牲口的,實際上有的社員幾年沒看一場戲大有人在。唯有電影下鄉到村放映,晚上老少都能到村裡場上或大點院内坐下,看電影,大飽眼福。故事片、戲劇片、戰鬥片,喜劇片、科技宣傳片等,不管放映哪種影片,社員們都沒看過,隻要放映,他們都要認真地看完。觀看時,影片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着觀衆,有的被劇情感染,發出尖叫聲、大笑聲、哭泣聲、辱罵聲。如我們在大石岩村放映電影《白毛女》黃世仁逼迫楊白勞,觀衆發出打死黃世仁的憤怒喊叫。我們在昌汗溝隊放映《劉三姐》,看到劉三姐與秀才對詩,秀才的一句:“我走前來牛在後”。觀衆大笑一片,說這秀才是個“糖貨”。我們在陽灣隊放映《苦菜花》《賣花姑娘》時,不少觀衆流下了同情的眼淚,在放映機旁的幾個女社員哭泣有聲......誠實的老農民把情感融入到電影劇情中,說明了電影在當時的魅力,起到了娛樂寓教的作用。觀衆喜歡看電影,特别是青年人,周圍村放電影,他們都要來看電影,同時注意交朋友。有不少男女青年同志通過看電影認識,交往成了親,所以青年人翻山越嶺多跑路,看電影的熱情,促進了我們放映人員積極工作的激情。為了放好每一場電影,我們必須要學好放映的技術是關鍵。先後我們參加了地縣舉辦的放映員技術培訓班。放映機、發電機的日常維護和檢修技術,還開展了崗位練兵,如蒙眼裝片、換片不停機的技巧等,進一步提高了全縣放映員的技術水平,保證放映質量。每場電影都讓觀衆完整看好,滿意而歸。每次下鄉放映前,我們都要仔細檢查發電機、放映機是否正常。有毛病及時維修後,确保放映中機器正常運行而不抛錨,使觀衆連續完整的觀看完一部電影。讓群衆滿意,我們放映員睡覺也舒心。

  放電影工作苦不重,但也艱辛。下鄉到生産隊,早上按時在老鄉家吃配飯後,聯系隊長配好送電影箱的社員,如下個放映點路途短的,由四個年輕人擡着兩個放映箱送到下一個村,若路途遠點能走車的村路,一般配一個社員趕着牛或騾拉着平闆車送到下一個放映村,我們跟着送電影箱的人車,不好走的路我們要幫扶一把,确保電影箱安全到達放映點。到點後把電影箱放好,把電影片取出到社員家裡,把昨天放過的影片,用倒片機把片子倒過來,并檢查是否有片損,若有需要用手工在接片機上接好影片,防止放映中出現跳片、斷片現象。力保放映質量,讓觀衆觀看後滿意。發電員要檢查發電機是否正常,清除火花塞積碳燒點,查看機油是否虧缺,然後給發電機加滿油箱。檢查完後與隊長交涉放映地方,根據隊長指定的地方,我們先去察看場所環境衛生,容納人數,周圍是否安全。在院内放映,還要打問清有無坐月子的女人和不能聽雜吵的患病者。把放映地選好,我們擡箱到院,懸挂銀幕,放置好音箱,擺放音箱連接線,如沒有可挂牆壁,還得栽杆改挂銀幕等,發電員要選擇發電機最佳地方,要遠離放映場所,看好風向,避開發電機的響聲,這樣才能保證看電影不受其他雜音的幹擾。這些前期工作完成後才能休息,吃了晚飯後到放映場所開始工作,放完本場電影後,觀衆很快散去回家休息了,熱心的隊長留下和我們繼續工作。拆卸銀幕,折疊裝包,用手把電源線繞成小彎,捆放好。把影片裝入影片箱。擦洗幹淨後,都裝入電影箱,擡到避風雨的地方,最後把放影機到發電機的粗電纜線收起,同發電機擺放在發電機箱裡,再擡到放影機箱跟前擺放,這樣就完成了本場放映工作。

  春秋時節身冷手冰也不舒服。回到隊長安排好的社員家裡,洗涮一下才能休息了,一般都在晚上十點以後睡覺。有時隊長和社員要求加演一場,那隻能晚上12點後才能休息。第二天還得早點起來,按時到社員家吃配飯,吃飯後又得步走,到另一個村開展放映工作。白天空閑時間義務給老年人理發、照相,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活動。有時确也感覺累,好在那時我們放映員大部分是年青人,二十幾歲,年輕力壯,辛苦點沒什麼,在當時是應該的,為人民服務是我們放映員應盡的天職。放映員雖然工資不高,但是收入固定,當時确能養家糊口,好多人想當放映員,人稠地窄還輪不上。所以當時我是很知足的。隻有認真工作,不敢懈怠,踏踏實實地放好每一場電影,才能對得起組織上信任和廣大觀衆的支持與厚愛。

  為了配合公社在三道溝逢三立新集,新廟村逢五立新集,我們電影隊為立集每集晚上放映助興。這要持續幾個月,兩個集市順利立起,活躍了農村市場,解決了群衆買難賣難的問題,受到了公社表揚和生産隊的好評。

  鄉鎮電影隊是公社的社辦單位,人員是社辦人員,行政工作由公社領導,業務由府谷縣電影公司指導管理,電影公司組織提供電影影片,影片實行租賃制,電影隊回縣公司提取影片,交納租片費,一般每月坐班車回縣城提取影片兩次,每次提租影片兩部。科教片、動畫宣傳片、新聞記錄片不收費,可選擇兩三部,把影片提取到公社放映完按時交回公司,縣公司檢片員檢查審核鑒定,若造成損失要賠償損片款,所以放映隊嚴格按放映規則進行操作,保證不損傷影片,否則要賠錢,或暫停供影片。年終評選罰差受到處理。作為一名放映員,誰都不願意受處罰賠款,所以放映員要精通放映業務,認真負責放好每一場電影,才能完成上面下達的放映任務。

  在三道溝公社電影隊工作近兩年,我的師傅楊子義選調到縣電影院工作後,我擔任了電影隊隊長職務。公社又把地界壕的支書高文秀選調到電影隊工作,當放映員。高文秀文化不高,但心靈手巧。很快就熟悉了業務,很快就能獨立完成了放映工作。我們兄弟倆共同努力,完成每年的各項放映任務,連續幾年獲得縣地級表彰,成了有點小名的先進優秀電影隊,我也獲得過縣地級的先進放映員獎勵。放映隊第五年,高文秀調到公社放大站工作。田家寨的王貴林選調到電影隊工作,年輕人學習也很快,不長時間也學會了放映技術,也能順利的完成放映工作。我作為隊長,以身作則,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愉快地完成各年的放映任務,受到公社表彰獎勵和全公社生産隊和廣大觀衆的認可,成了公社受歡迎的社辦單位。

  那時放電影,根據上級要求,放影片前必須加映科技宣傳片,擴大科學技術的宣傳力度,使農民盡快掌握科學技術,種好地,多打糧,過上好生活。上級還要求電影隊制作幻燈宣傳片,在放映整部影片前加映宣傳,擴大宣傳教育面,我隊先後也繪制了不少幻燈片,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特别是《檸條是個寶》,我親自編詞制作繪畫成片,請藝人用二人台調配唱放映。觀衆喜聞樂見,宣傳效果很好。府谷縣彙演獲了獎,全榆林地區公社電影隊調演獲得了大獎,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和觀衆的稱贊,給府谷縣争了光,給全縣放映員争了氣,我們電影隊載譽而歸。那時我們作為公社放影隊的社辦人員,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取得點成績,心中的快樂是難以言說的。

  我在三道溝公社電影隊放映電影七年後,1984年考取了文化站正式專職幹部,離開了公社電影隊,到三道溝文化站工作,幹起了宣傳文化、文化娛樂等新的工作。現在回想起來,很懷念七年的放影員生活,回憶七年放映的各種影文片兩千多場的那些往事,那村,那人,那些山路,那些千家配飯,那些有趣無憂故事,那些愛好電影的觀衆......還在腦海裡儲存着,也許永遠也不會忘記。

  現在看電影非常方便,中央電視台有電影頻道八台,随時都能觀看,手機下載電影觀看也方便。城裡人到電影院看電影,現在仍然火爆,一部好片票房率高達50多億元。隻是農村看電影甚少了,放映場數少,觀看人不多。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公社電影隊早已不存在了,全縣的放映員隻有兼任文化管理員,才有機會參與文化站專職幹部的考試,考試轉正的才七八人,大部分放映員連考試轉正的機會都沒有,最後連社辦人員也不是了,隻好自尋出路,生活在民間,成了八大員最可憐的一員。但他們幾十年在農村放電影,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寓教于民,勞苦功高。他們是農村電影最早的傳播者,他們的功績不可磨滅,值得傳頌與記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