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在明·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即有記載:“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錢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在明·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提到治療痔疾“單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亦有載述。現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已成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與古代大體相同,亦有略加改進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藥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層藥末,以加強治療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