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在如今被稱為是中國的情人節,但是在古時七夕節是一種浪漫的傳說,那麼七夕節是什麼節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七夕節2022節日由來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七夕節既是拜七姐節日也是愛情節日,又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在悠悠的曆史長河之中,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此,七夕節稱為了象征愛情的一個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中國式情人節”也由此而來。
七夕節發源于中國,在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可見七夕節的對于中國的重要性。
七夕節節日習俗
1、吃七巧果,又稱乞巧果。果然不管什麼節日吃美食是絕對不會缺少的。雖叫七巧果可不是真正的果哦,主要材料是由油、面、糖、蜜做成,會做成瓜果花草類型等樣子。據記載,在宋朝集市上就有售賣了。
2、穿針乞巧,這應該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了,這一天每家每戶的女子都會走出家門,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穿針乞巧。據記載漢代《西京雜記》中提到“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于開襟樓,人具習之。
3、祭拜織女,這個我們小時候會在當天晚上,在葡萄樹下擺上茶、瓜果還有點心等物品,一遍吃一遍向織女星默默許願。
七夕節是情人節嗎?
在七夕節,由于流傳着“牛郎織女”的浪漫愛情故事,因此,七夕節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很多的年輕人會選擇在這天向自己心儀的對象表白。
唐代詩人林傑在《乞巧》中便寫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意思便是: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擡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着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乞巧有哪些形式
丢針蔔巧
七夕中午,在院裡曬一盆水,因微塵飄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将繡花針塗油以後,輕輕放置水面,能夠飄浮者則被認為是乞得了巧。
編橋穿針
用當年産的新麥稭編成一座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編織物,置放案頭。或是用彩色紙,剪成上述景物,貼在牆上。祈禱後,拿七根繡花針,用彩色線來穿針孔,能夠一次順利穿過七個針孔者就被認為乞得了巧。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
膠東地區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着新裝,聚一堂,月下盟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争得巧手之名。
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結網的疏密來定巧拙。如果蜘蛛還在瓜果上結網,也意味着智巧的到來。及以小蜘蛛貯盒内,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少。
結紮巧姑、種豆苗青蔥、占蔔巧拙、穿針走線、剪窗花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蔔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争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