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養育子女長大,子女應該孝敬父母,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能做到孝順,有一部分孩子甚至能看到母親暈倒在地冷眼旁觀。
最近“不扶媽媽”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一位來自江蘇的媽媽發燒之後還在戴着口罩給孩子做飯,後因勞累過度暈倒在了地上,正在吃飯的三個孩子隻有年齡大一點的姐姐起身去看了媽媽,但她沒有任何的行為動作,就是站在那裡看着。
也沒有查看媽媽的情況,更沒有喊媽媽,就像是在馬路上看熱鬧的群衆一樣,剩下的兩姐弟對這一幕無動于衷,繼續坐在那裡吃飯,完全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樣子。
白衣服的女孩甚至還趁機吃起了姐姐碗裡的菜,家長将這段視頻發到網上以後網友議論紛紛,很多網友表示:太讓人心寒了,媽媽辛辛苦苦的照顧孩子,暈倒以後卻遭到三個孩子這樣的對待。
因為指責孩子的聲音太多了,這位家長為了防止孩子被網暴就删掉了視頻,并且解釋道:孩子當時是以為在跟他們玩,這樣蒼白的回應根本沒人會相信,畢竟哪位家長會在孩子吃飯的時候跟孩子玩兒呢。
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小男孩用自己的寶貝奧特曼卡片為高燒的媽媽換了退燒藥,奧特曼卡片,在成年人眼裡是幼稚的,但在孩子的世界卻是他的全部,拿自己的寶貝為媽媽換退燒藥,可見小男孩有多愛媽媽,小男孩的孝順與“幹飯三姐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有網友表示“幹飯三姐弟”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孩子都是白紙,而孩子的冷漠,就是父母教出來的,父母在這些事情上的态度,就決定了孩子會不會心疼父母。
1.曾有針對初中生進行的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會不會幫助父母做家務?
很多孩子的答案是“不是我不幫他們做,而是他們都做好了”、“他們讓我好好學習,不要做家務”。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除了學習啥都不讓孩子幹,将孩子的一切安排好,父母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下意識認為父母不需要幫忙。
2.父母“重男輕女”,一些家庭的父母難免會重男輕女,對男孩非常關心,對女孩不聞不問,孩子的内心都是比較敏感的,父母的不公平孩子都能感受到,久而久之,女孩就會讨厭父母,自然不會關心父母。
3.當孩子分享的時候,父母要接受,有的父母在孩子分享的時候會拒絕,将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比如吃的、衣服等等,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當的,不會去心疼父母的付出。
4.父母對陪伴孩子的态度,有的父母覺得陪伴孩子,傾聽孩子沒有為孩子提供物質基礎更重要,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陪伴孩子能為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富有。
父母要學會多陪伴孩子,溫暖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法國著名兒科醫生、世界低幼兒童教育專家卡特琳娜·蓋岡《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一書中講到:與孩子一起度過一些溫暖、快樂、親密的時光,帶給他們活着的樂趣。用溫暖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對孩子的愛意,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們情感學習的啟蒙課。當孩子感覺到被愛,就會在童年或成年後也有能力對别人表達和給予關愛。
隻有孩子感受到愛了,才能釋放出愛意給别人。
5.父母對于成績的态度,有的父母隻在乎孩子的成績,根本不在乎孩子,電影《少年的你》中,校園霸淩者魏萊來自高知家庭,一切看起來都很好,但所謂的幸福隻是表象,她的父母隻在乎成績,根本不在乎她,她被父母冷暴力着,久而久之,她便心理畸形,從校園霸淩中尋找存在感。
比起成績,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為孩子成績不好就冷暴力,這樣隻會導緻孩子越來越冷漠。
“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成功的家庭”,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想要孩子身心皆健康,孝順父母,善待他人,父母就要學會正确的教育孩子,用愛意去交換孩子的愛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