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死如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的人,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
視死如歸的意思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怕死。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
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
《呂氏春秋·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視死如歸的故事1904年秋瑾不顧丈夫的阻撓,變賣首飾東渡日本,結識黃興、陳天華、宋教仁等,她加盟孫中山的同盟會。1906年她帶領由留日學生組成的敢死隊回國,任大通學堂督辦。後因徐錫麟起義失敗而被捕,臨刑前說“革命黨人不怕死,欲殺便殺”。
唐太宗釋放300名死囚回家省親,約定期限歸來受死。結果300人按期如數回來受死,唐太宗很是感動,全部赦免死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