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微助力鄉村振興

微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9 17:13:46

舒展“瑤山那抹紅”美麗畫卷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1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2

綠樹成蔭、鳥鳴啾啾,一條刷上紅黃藍三色的嶄新瀝青路,宛如延伸在瑤山鄉間的“彩虹曲譜”。這是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金坑村“金三路”,它與稻魚茶和茶藥菌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南崗千年瑤寨等節點,串珠成鍊形成“瑤山那抹紅”鄉村振興示範帶。

“連南正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提擋加速,‘瑤山那抹紅’的最美畫卷正在徐徐舒展。”連南縣委書記闵飛說。随着廣東省第三屆《鄉村振興大擂台》火熱進行,作為代表清遠出征、本屆活動唯一的少數民族縣,連南備受矚目。

連南聚居的瑤族人口居廣東之首,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唯一的排瑤聚居地。有山有水有情懷,百裡瑤山的“那抹紅”,紅在瑤族人民的熱情淳樸,紅在“革命熱土”的紅色基因,紅在瑤漢人民越來越紅火的新生活。

闵飛說,新時代的連南,踔厲奮發、笃行不怠,正加速融入“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國家戰略,着力打造“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地、大灣區優質生态産品輸出地、瑤族風情旅遊目的地、民族地區推進共同富裕的先行地。

戰鼓擂響,瑤山出征。連南正采取有力舉措、彙聚更強大力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力争在比賽中亮出連南風采、賽出連南精神,為清遠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典型經驗做法。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3

“瑤山那抹紅”鄉村振興示範帶全長100公裡,是連南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平台。圖為連南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曾亮超 攝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4

1949年10月2日,金坑“反三征” 自衛隊成立。作為連南瑤區第一個由共産黨領導的瑤族武裝組織,這裡高高飄揚起鮮豔的紅旗。

這片革命的熱土,如今是連南“瑤山那抹紅”鄉村振興示範帶的起點。僅在金坑村,就推動建設坑口示範茶園、人才驿站、瓦角沖瑤風山寨等多個項目。

黑色瓦面,淺黃色牆面還繪有瑤族特色花紋“紅腰帶”“馬頭紋”,在金坑村瓦角沖,一棟棟獨具特色的瑤家民居錯落有緻地分布在山腳下。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5

頗具民族特色風情的金坑村瓦角沖村。曾亮超 攝

“以前住在山頂,在山下種完田回家都要一個小時,後來我們搬到新村,日子越過越好了。”今年55歲、土生土長的瓦角沖村民房海英說。

翻開老照片,從前的瓦角沖村老排瑤房屋低矮破舊、巷道狹窄、地面坑窪不平。整村遷移到金三公路附近後,家家戶戶蓋起樓房,但房子大都是裸牆,風貌不佳。

2016年以來,瓦角沖村啟動美麗鄉村改造,集中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堅行動,大力提升人居環境和推進鄉村旅遊。

三江鎮黨委委員沈威介紹,當地采取政府與村民9:1的模式出資改造外立面牆,融合瑤族元素,将瓦角沖打造成農房風貌提升名村,村中“中軸線”則升級為一條土特産銷售街,增加村民收入。

“我們從調研中發現,瑤族同胞的生活工作環境越來越好,建築風格瑤族特色凸顯,村民們呈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态。”8月中下旬,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連南支隊的學生們到訪包括瓦角沖等多地,支隊長趙楊如是說。

一條公路,串聯城鄉。

連南“瑤山那抹紅”鄉村振興示範帶全長100公裡,從三江鎮金坑村至大麥山鎮黃蓮村,沿省道S261串珠成鍊,帶動沿線5個鎮、60個行政村,聯農帶農11萬人,是連南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平台。

與連南地形相對應,該示範帶也呈南北長、東西窄的形狀,連接25個特色節點,沿“帶”精品展示五大振興示範項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中國瑤族博物館、稻魚茶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三産融合中心等特色節點分布在縣城,也在示範帶中心區域,進一步發揮對示範帶内各鄉村的輻射帶動作用。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6

金坑村,一條刷上紅黃藍三色的嶄新瀝青路,宛如延伸在瑤山鄉間的“彩虹曲譜”。 曾亮超 攝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7

連南“瑤山那抹紅”鄉村振興示範帶呈南北長、東西窄的形狀,連接25個特色節點。曾亮超 攝

以瓦角沖村為例,該村建設了垃圾收集分類屋、停車場,亮化改造候車亭等,建成由人才驿站、鄉村振興館、紅色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生态産品體驗館和農耕文化園5個部分組成的金坑鄉村振興學院。

公共服務進一步下沉到村中。“家中小孩現在都去縣城讀書,有校車接送,不用像以前那樣跋山涉水了。”房海英說。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8

“他們從山上挖出來的牛大力很香,買一些回去煲湯。”萬山朝王觀景台旁的山貨特産攤前,一股股藥材的清香洋溢而出,身着瑤族服飾的攤主一刀一刀地将自采的牛大力砍成塊,吸引了來自江門的遊客李先生。

連南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連綿群山孕育出衆多優質農産品和中藥材,瑤山香菇、無花果、稻田鯉魚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示範帶内,稻魚茶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茶藥菌現代農業産業園、鹿鳴稻豐谷等産業振興項目占據重要版圖。

有瑤就有茶,連南大葉茶是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産品。2014年,“80後”瑤族青年趙土縣辭職回到家鄉創業當茶農。

“我們那邊祖祖輩輩土裡刨食、種茶制茶,但一直以來沒有産業的概念,每年隻是粗放式地收一下春茶去圩鎮擺賣。”他說,參加省内外茶葉技術、加工生産等專業培訓活動30多期後,自身練就過硬本領,家裡的36畝茶園從年收入不足1.5萬元增長到超20萬元。

不僅如此,趙土縣還負責實施坑口示範茶園基地、三産融合發展中心、廣清連南萬畝茶園等項目建設。截至2022年初,對接茶青鮮葉銷售約32萬斤,為當地茶農創收576萬元。

“以前家裡收入來源依靠上山砍杉樹,現在木材賣不起價錢,大家都要重新謀出路了。”已年逾六旬的坑口村村民房三妹,在金坑村農耕文化園的示範茶園工作,每采摘1斤茶葉有8元的收入。“多的時候一天可以采20多斤,工作離家近還能幫補家用。”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9

瑤族青年趙土縣辭職回到家鄉創業當茶農,帶領當地茶農創收576萬元。曾亮超 攝

近年來,連南積極探索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途徑,以絲苗米、稻田魚、大葉茶為主導産業,通過“龍頭企業、公司或合作社 農戶”模式,帶動2910多農戶增收,模式化工程輻射帶動農戶近2萬戶。還出台扶持油茶發展政策,謀劃打造第三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

“由于山地多、平地少,以往産業發展模式缺乏,連南一直在探索。”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邱美英說,結合當地村民種茶、種水稻、在稻田裡養魚、上山采藥等習慣,連南探索出稻魚茶、茶藥菌等産業發展模式,粗放式的生産習慣升級為現代化農業産業。

三産融合既是稻魚茶的融合,還是一、二、三産業的融合。

以稻魚茶為例,連南推行“稻魚共生”和有機生态種養,以“田中有稻、稻中有魚、山中有茶”的生态種養方式,形成自然的生态循環系統。還以瑤族文化、農旅文化、餐飲康養等第三産業有機地融合其中,如舉辦“稻田魚文化節”,每年吸引全省數萬遊客參與,成為名副其實的“緻富魚”。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10

郁郁蔥蔥、一片翠綠,紅藍兩色綠道貫穿其中,如今的連南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既是植物的天堂、動物的王國,也是生态觀光遊覽、森林康養休閑、體育運動參與等活動的絕佳場所。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11

連南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是植物的天堂。房翔龍 攝

公園内建成科普宣教中心,除進行知識科普外,還打造了“銀杏大道”、室内望遠鏡、熱氣球等沉浸式、互動式、智慧化的體驗項目。

科普宣教中心解說員胡曉君說,石漠公園内,樹型優美的銀杏成林面積1000多畝,并栽種有任豆樹、油茶、桑、柑橘等樹種。此前調查發現,區域内野生陸生脊椎動物229種,包括豹貓、眼鏡王蛇等30多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這是廣東省首個國家石漠公園,其森林生态綜合示範園獲廣東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十大範例榮譽,是治理石漠化久久為功的生态修複典型案例。

早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石漠公園内的山上到處荒山秃嶺,地上是連片裸露的岩石。加上長期的過度耕作和砍伐,土地産出量一年不如一年,石漠化日益嚴重。

70年代起,連南堅持“搬石造地治窮根”精神,鼓勵當地農民在石漠化地區種植油茶、蠶桑、柑橘、柚子等,逐步減少花生、玉米、黃豆等傳統作物的種植。

80年代,連南嚴格實行封山育林政策,把沒有分到戶的荒山、坡地封起來,嚴禁砍伐,加大人工造林力度,大力種植銀杏、任豆、杉樹、桑樹、馬尾松等。

自1999年省政府實施生态公益林政策以來,連南将全縣石漠化地區劃為生态公益林,同時采取移民搬遷、勞務輸出、封山育林等方式,加強生态管護、進行生态修複,進一步減少人們對這片土地的依賴。

“石漠公園的蛻變,為探索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區的生态保護提供借鑒。”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林說,移民搬遷、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三管齊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連南全縣3568.5畝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3.8%,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7%,成功創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連南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生态成果價值轉化,成果顯現:一是“生态 農業”,推動石漠化地區由傳統農業向生态複合農林業轉型發展;二是“生态 文旅”,舉辦連南半程馬拉松賽、稻田魚文化節、瑤藝節等體育賽事和特色節慶活動,均實現了人氣、才氣雙豐收。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12

清遠是全省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的地級市,全市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連南的瑤族耍歌堂、瑤族長鼓舞、瑤族婚俗等少數民族元素就占了5個。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13

連南聚居的瑤族人口居廣東之首,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唯一的排瑤聚居地。曾亮超 攝

近年來,連南着力構築嶺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盤活瑤族古寨、文化節慶、體育賽事等特色資源,大力推動“文化 旅遊”全産業鍊深度融合,堅持“四步走”賦能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步搶救修複文化“原真生态”,第二步精心打造文化“非遺名片”,第三步繁榮發展文化“特色文藝”,第四步創新推進文化“成果轉化”。

扛着相機拍攝記錄轄内長鼓舞,編撰《廣東連南瑤族長鼓舞》《廣東連南瑤族婚俗》等多本書籍……縣文化館副館長、非遺中心副主任陳潛,從事瑤族文化保護工作已達20多年。

連南擁有非遺項目34項,63人成功申報為各級非遺傳承人。非遺瑤繡傳承人房偉豔,一個人就帶動了800名繡娘實現“家門口就業”,其瑤繡坊年産值能達到300萬元。

連南還将非遺文化引進中小學課堂、編入教材,聘請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到學校傳授技藝,超過5000名中小學生參與過學習。

陳潛感觸頗深:“以前很多人不願學、不願唱、不肯跳,現在越來越流行了,說明大家對自身特色文化越來越自信和認同。”

示範帶内還有全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的瑤族專業博物館——中國連南瑤族博物館,自開館以來累計接待遊客200餘萬人次。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14

中國連南瑤族博物館。曾亮超 攝

三江河畔,楊柳依依,刷着七彩顔色的彩虹座席,能同時容納4500人。河中還有一個半圓形大舞台,融合瑤族銅鼓與瑤族刺繡圖案。

“三江源舞台演出項目是連南與碧桂園集團深度合作,推動其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的又一具體實踐。”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鄧海鋒說,該項目将打造連南瑤族文化演藝IP,形成集演藝、引客、留客等核心特色功能為一體的全域旅遊夜遊娛樂點。

逛瑤寨、賞風光、品民俗,2021年,連南全縣接待遊客91.3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84億元。

依托三江源項目建設,上述舞台與一河兩岸、碧道建設、梅村田園綜合體、馬拉松賽道等項目串珠成鍊,推動連南住宿、餐飲、娛樂、休閑等業态相互關聯帶動,連南文旅又添新亮點。

微助力鄉村振興(瑤山那抹紅)15

三江源碧道。曾亮超 攝

“三江源是三條江的交彙點,既象征着連南地區的包容,也象征着漢瑤各族人民的團結。”鄧海鋒說,該處還擁有龍腹陂,作為珠江水系首個攔河築壩水利工程,是連南農耕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

“我們将繼續推動名家大師請進來、宣傳推介走出去,通過打造文化精品、文旅亮點,進一步打響錦繡瑤山的文旅品牌。”他說。

南方觀察

蹚出全面鄉村振興的連南路徑

全長100公裡,帶動沿線5個鎮、60個行政村,25個特色節點串珠成鍊,聯農帶農11萬人……作為廣東最富有少數民族特色風情的闆塊之一,連南瑤族自治縣依托“瑤山那抹紅”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正蹚出一條集聚産業、人才、文化、生态、組織五大振興的連南路徑。

念好“全字訣”。鄉村振興,重點在全面,難點也在全面。

示範帶包括人才驿站、稻魚茶和茶藥菌兩個現代農業産業園、國家石漠公園、南崗千年瑤寨、縣與鎮政府等重要節點,涵蓋五大振興各個方面,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強,這個已經初步成型的示範帶,正成為連南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重要的“試驗田”“先行地”。

飄揚“瑤鄉味”。路子怎麼走,因地制宜、禀賦優勢是關鍵。

一方面,連南推動産業振興,無論是示範茶園、還是稻魚茶、茶藥菌等生态種養方式,都可以尋到千百年來當地種茶、種稻、養魚、采藥等生産生活痕迹,是将當地瑤漢同胞粗放式的自我發展能力以一種現代生産方式進行重構,避免産業發展的“無水之源”。

另一方面,百裡瑤鄉舊貌換新顔,瑤寨瑤繡瑤歌瑤舞活化,鄉村振興瑤族元素不缺位,瑤鄉文化之美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喜愛。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瑤胞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節節攀升,振奮幹事創業精氣神。

擦亮“主打色”。凸顯瑤鄉“紅”,黨支部帶動齊緻富;修複瑤山“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連南瑤鄉第一面紅旗插在三江鎮金坑瓦角沖村,如今也成為示範帶的起點所在地,充分凸顯出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連南堅持黨建引領,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還深化了“黨組織 瑤老制”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模式。

作為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區之一,綠色是連南鄉村最鮮明的“底色”。建設金坑森林康養小鎮、三江源,石漠公園石頭山穿上“新綠衣”,連南正通過“生态 農業”“生态 文旅”模式探索,将資源優勢、生态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勝勢,讓廣大農民吃上“生态飯”。

“瑤山那抹紅”亮點速覽

一、示範帶簡介

“瑤山那抹紅”鄉村振興示範帶,名字源于瑤族舞劇《瑤山那抹紅》,它是反映廣東瑤山兒女打赢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的優秀舞劇作品,唯一代表廣東參加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并榮獲圓夢獎之優秀劇目獎。

示範帶全長100公裡,從三江鎮金坑村至大麥山鎮黃蓮村,沿省道S261串珠成鍊,帶動沿線5個鎮、60個行政村,聯農帶農11萬人,是連南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平台。

二、項目亮點

1、人才振興示範項目

金坑鄉村振興學院,由人才驿站、鄉村振興館、紅色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生态産品體驗館和農耕文化園5個部分組成,是面向學生、幹部、工匠、遊客等多種人群的人才振興典範。

2、組織振興示範項目

連南瑤鄉第一面紅旗插在瓦角沖舊村,在連南“黨組織 瑤老制”模式帶動下,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的有效智慧經驗樣本。

3、産業振興示範項目

一是鹿鳴稻豐谷,立體打造國内首個沉浸式瑤族藝術主體田園綜合體農業公園;二是三産融合中心,是連南發展優質生态産業的集中展示點。連南獨特的産業标志便是采用連南自有千年傳承的“稻魚茶”立體農業模式——“田裡有稻,稻下有魚,林下有茶”。

4、生态振興示範項目

三大最具代表性項目:一是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是廣東省首個國家石漠公園。二是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觀景平台,系連南瑤族自治縣“十佳”攝影點。三是三江河“一河兩岸”碧道,全長20公裡,全力打造連南綠色名片。

5、文化振興示範項目

連南曆史文化遺産資源豐富,中國連南瑤族博物館,是目前全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的、瑤族文物藏品最多、資料最豐富的瑤族專業博物館。三江源,是沿陂河、渦水河、連山太保河三條河流交彙點,新“三江八景”之一的“龍腹晴瀾”(龍腹陂)正位于此處。南崗千年瑤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記者】陳國飛 黃津

【通訊員】房靖洋 王慧星 梁敏

【攝影/視頻】曾亮超

【剪輯/出境】孫運冰

【海報】張銘然

【作者】 黃津;曾亮超;陳國飛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