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在古代放風筝有哪些意義和忌諱

在古代放風筝有哪些意義和忌諱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8 19:33:43

  1、放風筝作為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之一,已經流傳很久了。據考證,我國古代從元宵節後,放風筝活動可以一直持續至清明節,所以古時也把清明節稱為“風筝節”。

  2、在隋唐時期以前,放風筝還是一項具有巫術意義的戶外活動,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放掉身上的晦氣。當風筝放飛升高後人們就有意把引線剪斷,然後讓風筝遠遠飄去,據說它這樣可以帶走人們身上的晦氣、煩惱、苦悶、憂患和病痛。

  3、清明時節,碧空萬裡,慧風和暢,草木萌發,正是放風筝的好時候。于是在這一天,古人便将自己的苦惱事都寫在了紙上,然後人們将紙紮在風筝中放飛,讓寫着煩心事的紙随着風筝一去不複返。

  4、因此放風筝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娛樂活動,也成為古代人們節日辟邪的一種護身符。當然,随着時光的流逝,放風筝早已經沖去了舊時的巫術色彩,古人隻不過是借此表達了自己的美好願望而已。

  5、忌諱:來曆不明的斷線風筝不能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