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七夕節吃什麼?山西人怎麼過中秋節?中秋節是中國的大節之一,不管是在哪個地區中秋節都是很隆重的,人們通過各式各樣的習俗來體會先人們流傳下來的中秋含義,也讓我們感受到中秋的美好。那麼像在山西中秋會怎麼過呢?
山西七夕節吃什麼
巧果
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瓜果
在七夕這個特殊的節日,瓜果當然必不可少!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些人喜歡将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淨,平鋪到一個盤子裡,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
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面,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炝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裡,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山西人怎麼過中秋節
河東乞巧節拉牽牛
農曆七月七日,是我國傳統的乞巧節。關于乞巧民俗,各地有别,風格迥異,但流傳在山西河東地區的拉牽牛則顯示出一種獨特的民間風情。
拉牽牛,又稱五谷山,原是乞巧節夜晚的一種娛樂活動,後因當地的百姓十分喜愛,于是便流傳開來,成為河東地區的一種乞巧民俗。
每年七月初七的晚上,農家姑娘們便身着盛裝,聚集在村中的打谷場上,乘着皎潔的月色,拉手成圈,輕歌曼舞地跳個不停,引得村中的男女老少都湧到場邊探首觀望。看到村裡的人們幾乎都到齊了,姑娘們便會高聲歌唱。
曬衣曬書
俗語又講:七月七,曬棉衣。曬衣本來是為了殺菌防蟲,但發展到後來的魏晉時期,就變成了誇奇鬥富的一種行為。富貴人家借七夕節曬衣炫富,文人學士借曬書顯示學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