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古代私塾教育有些什麼特點

古代私塾教育有些什麼特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1 07:44:09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學校教育。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早在公元前17世紀,我國就已經出現了學校。曆史上學校有不同稱呼,《孟子•滕文公上》上說,夏朝的稱學校為“校”,商朝則叫“序”,周代則叫“庠”。這些學校當年都是由國家開設的,由于等級制度限制,貴族壟斷知識,所以上學的隻有貴族的子女,而平民百姓沒有資格接受教育。到了春秋時代,孔子第一次打破這種學在官府的教育壟斷,自己開設學堂。隻要有志于學,不論貴賤,都可以來接受教育。自此之後,知識不再被貴族所壟斷,平民百姓也可以讀書識字了。後人把孔子這種教育稱為“私學”。

和現代一樣,古人的教育也有大學和小學之分,大學教育一般是在國家中央開設的學校中學習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本領,以便日後參與國家治理。而小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不同于現在的小學,古代的小學教育内容多樣,包括讀書識字、四書五經、禮儀規範等等,本課就讓我們走進古人的小學教育——私塾教育。

古代私塾教育有些什麼特點(古人的教育私塾二三事)1

【走進私塾】

《禮記·學記》記載“古之教者,家有塾”,說的是在人們在家塾裡接受教育。“塾”是一個形聲字,上半部的“孰”就是“熟”字,指的是瓜果等作物成熟了,可以享用了;下半部的“土”則是指園地、場地,兩字合起來表示享用成熟瓜果的地方。古時候,人們經常是一大家族的人聚居在一起,一起吃住。瓜果作物成熟後收回家,堆放在家裡兩側的走廊或房間裡,召集大家一起品嘗。但是這種地方一年中隻會在特定的季節使用幾次,平時大都空閑着,因此人們就将這個場地作為教室,供小孩讀書用。後來,“塾”就被用來指代學校,而“私塾”指的就是民間開班學校。

私塾的規模一般不大,從幾人到二十幾人不等,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内容及教學水平等,都沒有統一的要求和規定。讀書人都以孔子為老師,會在私塾裡供奉孔子塑像或牌位。學生隻要經過私塾先生同意,在學堂前向孔子像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後,就可以入學了。

古代私塾教育有些什麼特點(古人的教育私塾二三事)2

進入私塾後,先生教認字、寫字,等學生認千字左右,先生就會開始教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這些蒙學讀物,也有直接教讀四書五經的。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知識、閱曆不多而記憶力強,所以經常是先生先教學生熟讀背誦,然後在适當的時候逐句講解。講課時,先生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後站在一邊,恭敬的聽先生講解,之後,學生要把老師所講的複述出來。然後學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讀。凡是先生規定朗讀的書,一律要求背誦。等到讀到很熟的時候,再到老師跟前去背。一本書必須從頭背到尾,才算讀完,叫做“包本”。背完之後還要勤加複習,一月、一季、半年、一年結束後,先生還會要求背出這段時間學過的全部内容,這就是理書或溫書。古代的大學問家無一不是通過這種方式學出來的。宋代的大儒朱熹就曾說,書是讀上一千遍、一萬遍也不嫌多,應該把整個書清晰完整地保存在腦子裡,随時随地能記起才算是圓滿。

和現在班級教育不同,古代私塾教育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一起學習,一個班的學生,年齡最大的有18歲,最小可能隻有的3、4歲。因此在教學方式上,先生授課方式是一對一的,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這中教學方法是孔子傳下來的,我們在讀《論語》中可以看到,孔子應對不同學生的問題,給予不同答案,由此也培養出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在私塾裡,一般一個先生教授十幾個學生。先生根據每個人的學習情況,定下學習任務,有人學《三字經》,有人讀《孟子》。學生來到私塾讀書,每個人讀自己的書,聲音要讓先生聽到。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這樣描述,先生坐在前面,可能給一名學生授課,也可能自己看書,但是他的耳朵可以聽到每個學生的聲音,有誰讀書偷懶或誰讀錯了,他都知道,可以出聲批評、糾正。而同一班的學生讀書,互相都可以聽到。但音量不大,學生可以自己專心專心讀自己的書,也可以聽别人讀書,同樣也是一種學習。試想一個4歲的孩子在讀《三字經》,旁邊一位10歲的孩子在讀《孟子》,等到4歲小孩開始學《孟子》時,已經聽人讀《孟子》五六年了,學習起來自然快。這種潛移默化地學習,同樣也是古代私塾教育的一種特點教學。此外,在這種年齡不一的學堂裡,師兄弟間長幼有序,有利于培養他們尊老愛幼,尊師重長的禮儀習慣。

在私塾除了讀書,有時還會教授習字、作文、唱歌、彈琴、跳舞、遊戲、武術、農耕、下棋、學醫等等内容,一切依據先生的能力水平而定。私塾先生的水平不一,有些先生隻是初通文墨,隻能教小孩讀書識字;而有些先生則可能辭官歸隐的大學問家。因此從私塾出身的學生,有的也隻是初通文墨,而有的可以參加科考,甚至成為狀元。

古代私塾教育有些什麼特點(古人的教育私塾二三事)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