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粽子有關的風俗是什麼

粽子有關的風俗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4 17:57:23

粽子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靈,我們從粽子的古稱“角黍”可溯其源。“黍”原為中國北方的一種農作物,五月成熟。古人用菰葉包上黍米,成為類似祭壇上牛頭的形狀,作為祭品,稱“角黍”“角粽”。東晉範注《祠制》說:“仲夏薦角黍。”說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

粽子有關的風俗是什麼(粽子竟有這種含義)1

而粽子作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但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并且這一時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了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嶽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闆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粽子有關的風俗是什麼(粽子竟有這種含義)2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裡見楊梅”的詩句。元代,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

明清兩代,粽子更是作為一種吉祥食品。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制的細長的像毛筆樣的粽子,稱“筆粽”,取其諧音“必中”,為讨吉言口彩。另一說法,這種筆粽吃到肚裡,胸中會有神來之筆,考場答卷,可妙筆生花。

粽子有關的風俗是什麼(粽子竟有這種含義)3

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