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45 歲,主訴痛風。
患者3 年前體檢,發現尿酸升高,未予重視,今年初開始出現左腳趾紅腫疼痛,行動困難,至我院診斷為 “痛風性關節炎”,予口服 “秋SX堿”治療,症狀好轉。
近來痛風發作頻繁,口服止痛藥治療,雖然一時間有所緩解,但易反複,患者開始重視,決定嘗試中醫治療以治本。
現症見: 左趾關節紅腫熱痛,行動困難,納差,食後胃脹,神疲倦怠,便溏,日行3 ~4 次,飲食寒涼、油膩後則大便次數增多,舌質淡,苔白膩,脈滑。尿酸680。
中醫診斷: 痛風病 ( 内寒外熱證) ;
治法: 寒熱分消,内外合治。内治溫補脾腎、洩濁通絡,外用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内服方:幹姜,桂枝,茯苓,白術,澤瀉,黨參,車前草,綿萆薢,貓須草,三七粉。
外用方:苦參,生黃柏,大黃,土茯苓。
7 劑後複診,關節疼痛症狀明顯好轉,稍有隐痛,尿酸 590大便成形,小便正常,舌質淡,苔薄白,脈滑。
方藥: 内服方中車前草,貓須草,萆薢減量,續服10劑。
10劑後複診,尿酸降至470,疼痛大減,二便已正常,舌質但紅,苔薄白,脈弦滑。
此後轉代茶飲控制,處方:車前草,玉米須,貓須草,配合戒酒,控制飲食。
病程3 年,疼痛反複,酷愛飲酒,損傷脾腎陽氣,化氣不足,痰飲水濕留置體内,緻使尿酸升高,濕濁之邪久而化火,侵犯關節,所以關節紅腫熱痛。
至此本該以溫陽洩濁治法, 但患者每每服用鎮痛藥控制,導緻陽氣更虛,陰成形更過,緻使病情加重且反複。
初診時,處痛風急性期,治療以急則治其标為主,故予以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并用大劑量綿萆薢、車前草、貓須草等洩濁通絡藥,以緩解疼痛為主。
患者其本為脾腎陽虛,濕濁阻絡, 故予幹姜、桂枝等溫補脾腎,桂枝與幹姜同用,一溫先天以生後天,一溫後天以養先天。
脾腎同治,脾腎陽氣足則氣化正常,濕濁之邪得散, 方中三藥同用共奏複陽化氣功能。
茯苓、白術、澤瀉、黨參健脾和胃,運化濕濁,合桂枝有溫陽化氣、利水降濁之意。
并加入萆薢、車前草、貓須草、土茯苓、三七粉等藥加強 利濕化濁通絡之效。
全方共奏溫補脾腎、洩濁通絡, 最終使 “陽化氣,陰成形”關系恢複平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