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凖“一語成谶”的故事
寇凖因為對大宋王朝的存亡貢獻很大,又深得民間的喜愛,因此,他的很多趣事在民間一經流傳,就變成了各奇聞轶事。其中,就有一個“一語成谶”的故事。說的是寇凖年輕時曾寫詩:“到海隻十裡,過山應萬重。”沒想到這首詩中的句子便“一語成谶”了。因為最後寇凖卒于被貶地,即至海岸隻有十裡遠的雷州,家鄉确實遠離他山萬重,路萬裡。
另一個故事是“寇竹渡”:據說雷州人民護送寇凖靈樞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時,突然狂風大作,驟雨滂沱,大家無法北上,隻好停下來,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沖走,大家就在靈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過天晴的時候,護棺之竹竟然長出新芽。後人為了悼念這位賢相,遂把此渡命名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第三個故事是“寇公任雷陽”:關帝靈簽第八十一簽就是“寇公任雷陽”,這是寇凖在雷州任職的典故。此簽的意思是被人欺淩,暫時耐守,自可昭雪。宋仁宗為寇凖平反後,雷州人民“悼其屈,而哀其忠”,把寇凖的住所改為寇公祠。如今的寇公祠内,仍陳列着皇帝因寇凖而下的一道道诏制。
第四個故事是“相公竹”:這個故事與前面的“寇竹渡”大同小異。寇凖去世後,經他夫人宋氏請求,将靈柩運到洛陽安葬,途徑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市)等地時,當地父老插枯竹路祭,據說,後來這些枯竹都成活為林,後人将其稱之為“相公竹”。人們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過公安時,曾題寫下“萬古忠魂依海角,當年枯竹到雷陽”的不朽詩句。
雷州西湖宋園内也有寇公祠,寇凖一生的最後十八個月在雷州度過。遺體運回西京安葬,雷州人為了緬懷他,在他寓所“西館”立祠奉祀。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宋高宗又賜“族忠祠”匾額。
“曾為深淵無處訴,年年江上哭青春”,這是寇凖寄居“西館”時抒發内心激憤和傷感的詩句。今天的人們,卻都懷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其矗立在祠前的塑像,詳閱展廳陳列事迹,凝眸當年其寓所仿制的他生前用的家具;噙淚低吟其感人肺腑的遺篇,依戀的徘徊在“萊泉井”邊。這口寇公飲用過的古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人們稱之為“萊泉”。元仁宗延佑四年(公元1317年),海北南道廉訪使餘琏修井,由名宦進士王佐題“萊泉井”石匾。
寇公祠兩側廊廂布滿歌頌寇凖的詩文。明進士金都禦使魏瀚詩雲:“廊廟安危力萬鈞,泰山喬嶽等嶙峋。” 祠内還有幾幅圖畫記載着寇凖在雷州的業績:修建真武堂,教書傳藝,使鄉民的子孫也能讀書;講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說;傳授先進生産技術,促進經濟發展;傳播中原文化,向當地人傳授中州音,促進了當地人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如今,寇凖墓位于渭南市臨渭區官底鎮左家村南一裡許,封土高一丈二尺,南北長四丈五尺,東西寬二丈四尺,墓前立有“宋寇萊公墓”碑石一通。公元195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為當時任兵部侍郎、陝西巡撫兼都察院副都禦史的畢沅所書。公元1986年後,當地政府重視文物,在此興建寇凖小學,以保護這座衣冠冢和紀念這位曆史名相。
無數事實證明,凡為國家、為民族、為百姓做過好事的人,百姓不會忘記他,曆史也不會忘記他。
(全篇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