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在過年之前還是會在過一個小年的,這個小年具體的是在哪一天的?在小年這個日子有着什麼樣的來曆和風俗?對于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小年,通常指掃塵、祭竈的日子,被視為“忙年”的開始。由于南北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竈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區也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竈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關于小年民間有個說法“北三南四水五”,也就是說小年在南方和北方并非同一天,北方臘月二十三稱為小年,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水五”指的是船家将臘月二十五定為小年。小年是因為一個民間傳說而來。
傳說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覺得對竈王一定要尊重,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财運。
小年,又稱祭竈節。在鄒洪濤老師的講解下,大家才知道小年這天要祭竈,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據說這樣竈王爺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小年一般要祭竈、打掃衛生、理發沐浴、買年貨和剪窗花。小年指的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或者二十四日,也是家家戶戶歡天喜地的進行過年前準備工作的日子。
1.北方小年:吃餃子、吃火燒、糖饧闆、糖瓜。
2.南方小年:吃年糕、吃米餅、吃湯圓、吃荸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