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近為什麼利空那麼多

最近為什麼利空那麼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1 13:46:51

文/劉曉博

最近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裡,幾次看到有人轉下面這段話:

最近為什麼利空那麼多(利空縮表了)1

概括起來就是:

由于大家預期普遍轉弱,“寬貨币”無法轉變為“寬信用”。雖然央行降準降息,但敢貸款擴張的企業,以及貸款買房的個人,都大為減少。

所以,央行“被動縮表”,資産負債表從2月末的40.62萬億下降到了5月末的38.53萬億。

總之,商業銀行“居然死活都找不到人借錢了”,“也就是最終借款人突然就消失了”。

有讀者留言給我,咨詢央行縮表是否是真的,如果這樣的話,樓市和股市是否還會再次下跌?

最近為什麼利空那麼多(利空縮表了)2

上圖是央行官網上的資産負債表。2月末的資産負債表規模的确是40.62萬億元,5月末的規模也的确是38.53萬億元。

3個月裡,央行總資産的規模确實減少了超過2萬億!

這種縮減速度,以前的确不常見。比如去年最大的一次縮表發生在6月末到8月末,央行總資産的規模減少了1萬億。

既然“縮表”是真,那麼這應該算是大利空了吧!

要知道,美聯儲也在快速加息和縮表,所以美股大跌。

中國不是說跟美國經濟周期不同嗎?中國正在降準降息,怎麼突然縮表了?

其實這裡面涉及到一個關鍵的問題:中國仍然使用存款準備金這個貨币工具,而歐美日央行都放棄了。

說白了,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的存款準備金制度仍然維持,但存款準備金率長期保持不變。

歐美日等央行在寬松周期的時候,一般是購買資産和降息。購買資産,主要是買國債、MBS或者ETF。購買資産的過程,相當于印鈔,會擴大央行資産負債表,也就是“擴表”。

所以,當歐美日央行擴表的時候,意味着貨币政策寬松。

反過來,貨币緊縮的時候,一般會加息和縮表。所謂縮表,就是把購買的部分國債、MBS或者ETF抛售出去,反映在央行資産負債表上就是總負債、總資産同步下降。

如果仍然使用存款準備金這個貨币工具,央行縮表和擴表的含義,就變得複雜起來。

比如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時候,相當于收緊貨币政策,要求各商業銀行多交一筆錢在央行凍結着。這時候,央行的資産負債表就擴張了,因為商業銀行要多交錢給央行。

反之,當央行降準的時候,也就是讓貨币擴張的時候,央行的資産負債表反而會縮小,降準後各商業銀行必須存在央行的錢減少了。

所以,歐美日央行縮表、擴表的政策含義,不能簡單地套用到中國央行這裡。

但很多半瓶子醋的磚家,缺少這個常識,所以每年都會詐屍式地驚呼“中國央行縮表了”一到兩次。不信你去網上搜搜。

央行曾在2019年三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裡,專門解釋了這個問題,無奈大家都不仔細看。

最近為什麼利空那麼多(利空縮表了)3

看到了嗎?

央行專門用大标題的方式告訴大家,“現階段中國人民銀行擴表是收緊,縮表是放松”(其實并不完全正确)。而“美聯儲擴表是放松,縮表是收緊”。

不僅僅存款準備金的變動,會讓縮表和擴表變得複雜,财政存款也有這個效應。當政府存款增加的時候,央行資産負債表也會“擴張”,但這時候市場裡的資金會減少,也會産生貨币緊縮的效應。

加大财政支出,央行資産負債表也會減少,但市場裡的資金會增加。

另外,當央行發起MLF、逆回購的時候,會讓央行“擴表”,這時候的政策方向是“擴張”。反之,減少MLF和逆回購的時候,會讓央行“縮表”,這時候的政策方向是“緊縮”。

或許有人會問:最近這次縮表,具體就體現在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減少,這怎麼解釋?其實,這就是用降準置換MLF的結果。

總之,中國多種貨币政策工具混用,同樣的政策方向、不同政策工具帶來的“擴表”、“縮表”效應往往是相反的,情況比較複雜。

所以,讨論中國央行的縮表和擴表是沒有意義的。

之所以會有人樂此不疲地讨論中國央行的擴表和縮表,是因為他們想裝13,但又不太懂。

判斷中國央行貨币政策的方向,以及市場反應,看新增人民币貸款、M2、M1和社融等指标就足夠了。

最近為什麼利空那麼多(利空縮表了)4

上圖是廣義貨币M2的同比增速,它可以理解為央行的印鈔速度。

從上圖可以看出,5月末的印鈔速度達到了近年來的高點11.1%,說明貨币政策的确比較寬松。預計6月份,就可以“破紀錄”。

最近為什麼利空那麼多(利空縮表了)5

上圖是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可以看做廣義的印鈔速度。遺憾的是,5月末社融存量增速仍然隻有10.5%,還是在築底。

為什麼M2很彪悍,而社融很溫吞?

可以再看一下M1,它主要包括M0和企業活期存款。可以看到,下圖裡的藍線也比較低迷。

最近為什麼利空那麼多(利空縮表了)6

說明企業擴張欲望仍然不足。

那麼為什麼M2增長這麼好?這有一個特殊原因:央行近期在抓緊上交利潤,已經上交了8000億,這相當于投放基礎貨币,所以M2表現很彪悍。但社融和M1沒有跟上。

中國經濟是否依然非常低迷?

其實不然,很多指标都在反彈了。

值得關注的是,“财新”6月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重返榮枯線以上,為51.7,創13個月的新高。這是一個比較權威的第三方數據,可做重要參考。

正因為經濟見底迹象明顯,上證指數才出現了一波強勁的反彈,從4月底至今反彈了19%。

在目前的時點上,再渲染悲觀氣氛,純粹是為了悲觀、為了裝13。抓住機會、抓緊賺錢,比什麼都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