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這句彰顯民族自豪感的歌詞,國人肯定都非常熟悉。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為什麼有的河流叫作“河”,而有的河流卻稱為“江”呢?真要深究起來,可能也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得出來。
對于這個問題,有多種不同的解釋和看法,我大體總結了一下,個人認為最後一個說法比較合理一些。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是不分江與河的,統稱為水,像大禹治水,他治的水其實是黃河之水,那時候是沒有江河之分的。具體從什麼年代有江河之分卻不得而知。
而且隻有我國有江與河之分,外國所有的河流都稱為河( river)。
有人認為,與我國有南北方之分一樣,在北方的河流多稱為“河”,像海河、遼河,塔裡木河都在北方。
在南方的多稱為“江”,像珠江,麗江,雅魯藏布江都在南方,但也有在南方稱為河的,例如大渡河,也有在北方稱為江的,比如松花江。
第二種看法認為,蓄水量大的稱為“江”,蓄水量小的稱為“河”,這種解釋有些牽強,到底多大的儲水量可以稱為江,多小的儲水量才叫做河,沒有固定的标準。
第三種看法認為,一般“河”最後都流入湖泊或内海,而“江”最終都彙入大海。像黃河經過9個省份,最後流入渤海,渤海是内海,長江經過11個省份,最後注入東海。
還有一句俗語“漫水為江,斷水為河”,指“江”的水面比較寬泛,常年流淌,沒有枯水期。
“河”的水面比較窄,汛期的時候水流量大,枯水期時水量小,有時會幹涸斷流,黃河在曆史上就曾多次斷流。
這與另一種說法不謀而合,我國曆史上陸續出現過許多小國家,國與國之間都是隔江而治,正因為江水四季流淌,不會斷流,才會成為天然的屏障,不容易受到外敵侵犯。
所以我認為最後一種說法還是比較令人信服的,就是“江”沒有枯水期,四季奔流,“河”有枯水期容易斷流,由此來判斷一條河流是叫江還是叫河。
不知道大家認為哪一種說法更合理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