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争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其蹤迹。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人們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國、越國、楚國,此後延續至今。
龍是中原地區與南方地區漢族的民族圖騰,聞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龍鳳》、《端午考》中指出,黃帝在統一中原後,把自己部落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圖案,最後拼合成漢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龍,一種虛拟的綜合性神靈,成為了漢族的标志。目前,龍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區的吳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兩種說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