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接觸到"文學"一詞,或者是課本中的文章,亦或是名著書籍、小說。在今天"文學"指的就是,平常生活中人們接觸的文學作品,但在之前,"文學"并不是這樣的意思,怎麼說呢?
"文學"最初的意思:文章、博學
"文學"一詞,最初的意思是指文章、博學。它第一次出現在文獻記載中是在《論語》中:文學,子遊,子夏。是記錄孔子在教育評價他的弟子時,說他弟子中子遊和子夏是最通曉史書和禮樂等古代文獻知識的。可見在春秋時期,"文學"的意思指的是關于古代文獻和典章制度的學問。
而邢昺在給論語做疏的時候,對這個意思進行了新的解釋。邢昺:"若文章博學,則有子遊、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貴族子弟的學科,也就是類似于古代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指人的一種技能,而通曉古代文獻還意味着這個人需要淵博的學識,如此,文章、博學的意思就講通了。
比如《晉書》記載:"及魏武為丞相,又辟為文學掾。"指的是司馬懿在曹魏的時候曾經擔任過的一種官職,這種官職主要是教導貴族子弟,還負責教導他們的禮儀,類似于現在的校長。但是這個之類的職位要求就是要求擔任者有有淵博的學識,這樣才能教導學生。
"文學掾"這個職位在漢代初次設立的時候,在選拔負責人的時候,是要進行一定的考核的,主要科目就是:賢良文學,而如果應試者最後通過了,也會直接承接考試科目的名字,也被稱為"賢良文學",有兩個意思,一直指吃人道德品質良好,二是指此人精通儒家經典。
而這個意思一直到了宋代,還一直留存着。比如在《宋書》中記載了這樣的話:上留心藝術,使尹何尚之立,太子率更令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在"文學"出現的前文中,分别對應的是玄學、史學、文學,可見文學和玄學、史學一樣是一門學問的統稱,和上文講到的"文章博學"的意思是一樣的。
"文學"演變為:對天下一切文章的總稱
到了漢代,"文學"的意思有了改變,包含了天下一切的文章,并不僅僅是今天所說的帶有審美價值的文學作品。比如曹丕在《典論.論文》裡說的: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這句話的文章包含了當時的所有文體:奏議、書論、銘诔、詩賦,等一共八種形式。帶可以看到,奏議、書論都是理論性的文章,與現在的審美價值的文章并不一樣。值得多是現代意義上的文章,并非文學。
"文學"演變為:指人的作品語言優美、辭章素養高
到了北魏,"文學"的意思演變為人的作品語言優美,辭章素養高的意思。在《魏書》中記載:而義第六文學為優。可見,這個時候的"文學"的意思就不是春秋時期的指代某種科目,而變成看了對人和作品的形容,指的是人的博學,和文學作品的語言非常的優美。這樣的意思和現代人的對"文學"的認識已經有了共同點,那就是對語言的優美的重視。
在後世的文獻中,也有記載這一意思的文獻:顔真卿的《序》:"非老于文學,其誰宜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對于文學的素養非常高,怎麼能做得到呢?是對于上文中"文學"做指的語言優美的承接。而這些可以概括為"寫作能力、辭章能力優秀"。如此一來,"文學"就開始獨立于之前的"科目""學識淵博",而具有了新的意義,指具有鑒賞性的文學作品,和現在人們通常意義上說的文學作品的意思已經趨于一緻。
"文學"和學術有了一定的重合
到了唐宋時期,出現"文以載道"的思想,指的是一個人的文章适合一個人内心所想的東西有關的,也和他的志向有關,和他對整個世界的看法有關。此時的"文學"更多的是指"文",單純的指文章,以及文章所代表的含義。
比如,韓愈的《送孟東野序》中有: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發于羁旅草野。餘懼世之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之道。說的表達開心的文章很難寫,表達窮苦心情的文章很好寫,所以好的文章大多是在旅途中所得,因為寫的是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是不可過分追求文辭的優美,而忽略了文章的主旨核心。 但是這樣的思想也為後代區分好的文章(文學)和不好的文章(非文學)提供了一個區分的點,這個時期的"文學",多指的是"文"的意思,與"學"無關。但是所謂的"道"讓"文""學"有了連接的點,就是學習寫的文章是為了表明心中的"道",将"文"賦予了内涵與價值。
"文學"重新恢複到最初的意思
清朝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集大成時期,很多思想、學術在這個時期得到彙總,比如《四庫全書》的編撰。"文學"一詞也不例外。清代的大學者章太炎就認為:"文學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說已經存在于竹帛上的叫"文",讨論它的文法規則的叫"文學",将"文學"的意思擴大化。
因為"竹帛"并非單單指竹子和布帛,而是指記載文字的載體。隻要有明确記載的東西記載,它就叫做"文",和曹丕對所有文章的總稱稱為"文"一樣,但又增加了可以研究"文法"的叫做文學之意,直接将"文學"的定義提出來,那就是有研究價值!
現代的"文學"含義
而現代,"文學"含義多指的是具有審美價值的文章,其實指的是并非中國古代的傳統的文章,而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自日本傳來的西方對"文學"的概念。魯迅先生在《門外文談》中說到:"文學"不是從子遊、子夏上割舍下來的,而是通過日本輸入的西方現代以"審美價值"為核心的概念。我們今天講的"文學"與我國古代講的"文學"其實是不一樣的,以曆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文學"的概念變遷,不光是一個詞語意思的演變,而是一個朝代思想的演變,以及背後的社會文化變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