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娴君
當我們聽說某人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心裡多少都會有點羨慕嫉妒恨。為什麼别人就可以做到,而我們卻那麼難!
為了生計,而被生活所逼,我們大多都活出了自己不想要的樣子。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傾向,都有一種積極成長的取向,也就是我們都擁有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的潛能。
但因為我們在和身邊重要他人的聯系中産生了“價值的條件化”,阻礙了我們的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價值的條件化是求助者中心療法的重要概念,價值條件化是建立在他人評價的基礎上,并不是建立在個體自身的有機評價的基礎之上,這是個體産生錯誤知覺的原因。
小時候,我們的父母總是根據我們的行為是否符合他們的價值标準來決定是否給予我們足夠的關懷和尊重,也就是說父母或重要其他人給予我們的關懷和尊重的條件是要符合他們的價值标準。
長久以往,我們為了得到父母或者老師,老闆等的關懷和尊重,我們很容易把他們的價值标準内化為自己的一部分,而慢慢忽略自身的有機評價(自己的真實感受),而這樣往往導緻不能真實的反應我們的現實傾向,因為産生錯誤的知覺。阻礙了自我實現的傾向。
我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考試因為粗心而做錯了一道題,隻考了98分。那個兇巴巴的數學老師當場遞給我試卷的時候,直接扇了我一大巴掌,還說是我老爸要她這樣幹的。
我當時憤怒極了,特别恨這個老師,也恨我老爸。
但是我從小接受的價值标準卻是不能恨老師和父母,因為他們都是為了我好,想讓我學習的更好。這樣父母和老師就會繼續給到我關懷和尊重。但我卻壓抑了自我的真實感受。
這樣的經曆多了,往往有一種感覺像是戴着面具生活一樣,感到非常不真實,痛苦.......有時候内心的沖突和矛盾,還會讓自己感覺到特别的緊張和恐慌,焦慮,越來越不能适應環境的變化.......
如果我們能夠去掉價值的條件化對我們的作用,而選擇更多的相信自己的真實感受,充分利用我們内在有機體的評價過程,我們就會慢慢恢複真實的自己,活的真實,活出自己一直想要的樣子來,成為我們自己,并走到自我實現的路上。
著名國際搖滾明星邁克.傑克遜的一生可以說是完成了自我實現的目标。他的音樂天賦無人能夠超越,談起他為什麼擁有這麼高超的音樂才能,他回答說:自己隻是上帝的通道。
他這裡說的上帝的通道,其實就是我們内在有機體的評價過程,他一直信任自己真實的感受。
股神巴菲特說他的父親給過他一個寶貴的教誨,深入他的骨髓。這個教誨就是:尊重你的感覺,你的感覺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歡對你說三道四。而這時候,你就更需要相信你自己的感覺。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曾說過一句類似的話: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别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内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靈和直覺,隻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他将變得越來越是他真正的自己。他開始抛棄那些用來應付生活的虛假和僞裝,面具或角色。他力圖想發現某種更本質,更接近于真實的東西。
羅傑斯 《成為一個人是什麼意思》
我們隻有内在的自我和諧了,再也沒有沖突和矛盾。
我們的思想就會變得更開放,我們将不會再去歪曲事實,不再壓抑内在的真實感覺,我們就越來越能夠适應環境的變化。
我們内在的體驗進一步會加強我們更相信自己的内在感受和評價,而不是别人強加的價值的條件化。我們也願意使自己成為一個變化的過程,使生命邁向成長,邁向自我實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