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鳄雀鳝怎麼抓?近一個月内,全國多地先後報告發現鳄雀鳝,各地發起了圍捕鳄雀鳝的運動,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外來物種鳄雀鳝怎麼抓?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近一個月内,全國多地先後報告發現鳄雀鳝,各地發起了圍捕鳄雀鳝的運動。
近年來,由外來入侵物種帶來的生态危害不在少數。當前,伴随着《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的發布,我國防範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有法可依。專家呼籲,應當從源頭入手,加強監管,嚴控外來物種入境,共同構築生物安全屏障。
嚴重危害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環境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态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并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今年6月,生态環境部發布了《2019中國生态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該公報給出了上述數據。
外來物種入侵指由于人為或自然的因素,使原産于外地的生物進入本地生态系統,并在本地快速生長并繁衍,使其種群不斷增大、分布區不斷擴展,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現象。
外來物種入侵是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物種滅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的因素之一。外來物種入侵主要有幾個方面危害:一是造成農林産品、産值和品質的下降,增加了農林産品的成本;二是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特别是外來入侵物種侵占了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造成本地物種死亡和瀕危;三是對人畜健康和貿易造成影響。
2001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一份關于人類活動攜帶的外來物種影響當地生态環境的研究報告列舉了100種影響最大的外來入侵物種,該報告認為,生物入侵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我國是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我國已發現的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威脅當地物種和生态系統。在上述研究報告列舉的100種影響最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中,我國發現了50種。入侵物種對我國的農業、林業、水利、畜牧業等行業造成了嚴重危害。
兩種途徑令外來入侵物種“肆無忌憚”
外來入侵物種進入我國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無意引入,一般是随國際貿易無意進入我國,比如随苗木和插條引進的楊樹花葉病毒、随進口糧油、貨物或行李裹挾偶然帶入的長芒苋和通過自然擴散從東南亞進入我國的紫莖澤蘭等。
另一種則是有意引進,包括作為蔬菜引進的尾穗苋、茼蒿,作為觀賞物種引進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巴西龜,作為藥用植物引進的洋金花,作為養殖品種引入的福壽螺、牛蛙、克氏原螯蝦(小龍蝦),作為草坪草或牧草引進的地毯草、扁穗雀麥等。還有為改善環境而引入的大米草——這種植物最初用于防風護堤,但由于擴散速度極快、繁殖力極強,結果大面積、單一化、高密度地入侵了我國的沿海地區。
生态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方舟表示,這些外來入侵物種給我國農業、林業、畜牧業、生态環境和人類健康等方面都造成了危害。“例如,位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之中的煙粉虱,是大田作物的主要入侵害蟲,能夠傳播70多種病毒。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是棉花卷葉病毒、番茄黃化花葉病毒、煙草卷葉病毒、馬鈴薯卷葉病毒等。煙粉虱已經擴散至我國大部分地區,每年受害作物面積高達幾千萬畝。”馬方舟說,“再比如松材線蟲,它引起的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的癌症’。以松樹為主的針葉林都會受到松材線蟲病的威脅,連黃山的主要景觀資源黃山松也不例外。一旦松材線蟲侵入林區,整個林區就會遭受毀滅性的破壞。”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會與牧草競争,影響牲畜的食物來源,或是直接對牲畜産生影響。這樣的外來入侵生物,會對畜牧業造成嚴重危害。例如紫莖澤蘭這種植物,往往會形成單優勢群落,占據牧草的生長空間,緻使草場退化、牧草産量降低、牲畜飼草料缺乏。牲畜誤食其莖葉後,會腹瀉和氣喘,花粉及瘦果進入牲畜的眼睛和鼻腔後,會引起糜爛流膿,甚至可能導緻死亡。
還有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會擠占受保護物種的生态位,對生态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研究顯示,外來物種巨藻和北美海蓬子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土著鹽生植物紅樹林進行生态位競争,造成紅樹林資源減少甚至滅絕,進而嚴重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此外,有些外來入侵物種還會與本土的相關近源種雜交,幹擾并污染本土物種的遺傳多樣性。”馬方舟說。
最近屢登熱搜榜的鳄雀鳝原産于北美洲,是一種淡水巨型食肉魚。成年鳄雀鳝體長一般能達到1.5米,體型巨大。而且鳄雀鳝的繁殖能力也很強。此外,它還“胃口極大”,隻要是水裡的活物幾乎通吃;堅硬的魚鱗足以讓它免受各種兇猛食肉動物的威脅。鳄雀鳝作為一種外來入侵物種,進入我國後處在食物鍊的頂端。一旦其進入了我國的天然水域,就會使當地的水體生态系統遭受滅頂之災。
治理關鍵是嚴格控制流入
我國十分重視防治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今年4月22日,農業農村部第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經自然資源部、生态環境部、海關總署同意,于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辦法》指出,農業農村部将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制度,每十年組織開展一次全國普查,掌握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範圍、危害程度等情況;同時《辦法》明确,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專家表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長江保護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都明确,随意放生外來物種不光對生态有害,而且構成違法,甚至是犯罪。
根據最新施行的《辦法》,海關部門将強化入境貨物、運輸工具、寄遞物、旅客行李、跨境電商、邊民互市等渠道外來入侵物種的口岸檢疫監管。未經批準,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丢棄外來物種的,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81條處罰。涉嫌犯罪的人,将被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實施各種增殖放流活動時,增殖放流的應當是本地物種,絕不能是外來入侵物種。增殖放流活動必須要提前向漁業部門報備,并接受其監督檢查。
“治理外來入侵物種的根本還是從源頭入手,嚴格控制其入境。同時,要加強市場監督和管理,尤其是寵物市場的監督和管理。目前來看,很多外來入侵物種來自寵物市場。由于缺乏監督和管理,許多外來入侵物種流入本土。公民應該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從境外攜帶物種入境,更不能私自放生。對于任何形式的私自放生,公民都有義務進行監督和舉報。”蘭州大學青年研究員、金城首席科普專家趙序茅表示。(實習記者 孫越)
來源: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