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
杭州市拱墅區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閱讀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在保護運河文化遺産的同時,持續加強運河水環境整治,改善河道周邊環境,努力提升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天,勝利河與上塘河的水幹淨、清澈。”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的“民間河長”呂桂花,在她最近一則巡河日記裡這樣記錄。
杭州既是京杭大運河最南端的終點,也是浙東運河的起點。2021年,《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施行。如何把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同生态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杭州市開啟了探索創新的腳步。
愛水護水,公衆積極參與
2021年底,拱墅區大關街道成立了巡河志願者隊伍,71歲的呂桂花擔任隊長。她一身紅馬甲,走在河邊格外醒目。志願者每天都要在河邊巡查,回來還要寫下巡河日記。
2014年,杭州公開招募志願者,助力市區的黑臭河道治理。住在河道附近、想為河道治理盡一份力的普通市民,都可以報名。
當時,家住拱墅區德勝新村的居民汪孫聚老人積極響應,被聘為德勝社區河道義務監督員。老人當上“民間河長”後,主要負責勝利河、上塘河一帶,共計長1000米左右的河道。近年來,老人幾乎每天都要到河邊巡查。從勝利河走到上塘河,如果看到河上有排污口,就一定要找到污染源。老人見證了河水的變化:“過去,勝利河、上塘河都發臭。現在河水清清爽爽,也聞不到臭味了。”
保護治理運河,需要居民積極參與,也需要多部門協同聯動。據介紹,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杭州便啟動運河綜合保護相關工作,相繼開展截污納管等工程建設,減少岸上污染源排入。2002年,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正式啟動,對運河水質、橋梁、古建築等全面改造提升。近年來,河長制的推進,有效督導落實管理和保護責任,也保障了運河水環境質量長效穩定提升。
科技助力,讓治水更智能
拱墅區河道保護管理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運河杭州段貫穿杭州主城區,長56公裡,全線有100多條支流彙入,這也給運河水質保護和提升帶來諸多不确定因素。
杭州城北一帶,曾聚集了衆多重工業企業。1995年,城北的拱墅區規上工業總産值占主城區近六成。最嚴重時,杭州主城區近七成的廢氣排放和揚塵污染都來自這裡。
産業要轉型升級,城市也要綠色轉型。2007年以來,拱墅區先後關停轉遷2000多家低散亂和污染企業。拱墅區城管局河道保護管理中心副主任範能,從小在運河邊長大。回憶河道治理過程,他告訴記者:一方面,對河道進行護岸加固、遊步道貫通、河岸綠化以及景觀再造;另一方面,通過轉型升級、科技治水,推動相關治水問題逐步解決。
“河道被破壞了,靠它自己淨化很難。”範能說,2014年,拱墅區大部分河摘掉了“黑臭河”帽子,但又一個課題擺在面前,那就是如何提升河道水質。因此,拱墅區開始探索恢複河道自淨能力。2020年,在拱墅區紅旗河邊有片試驗區,技術人員培養了有益綠藻并輸入河道,運用“智能生物鍊靶向治水”等新技術淨化水質。這項技術模仿自然界水生态的自我修複功能,通過在水系中建立穩定的食物鍊系統,達到生态淨化水質的目的。項目實施半年後,紅旗河片區河道水質已有可喜變化,水質基本穩定在Ⅳ類到Ⅲ類之間。
這幾年,用數字技術治水的創新辦法也不斷出現。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與浙江大學合作,将數字技術手段用于運河保護,推進信息化與遺産保護相融合;運河巡查的“常規動作”用上了無人機,巡查更銳利、守護更精準……“我們堅持每月定期巡查,傳統人工巡查與無人機巡查相結合,實施全方位高效精準巡查。”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後,還将聯合多部門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圍繞監測預警、生态保護等方面,提升數字化保護、監管水平。
加速美麗河湖建設,提升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據浙江省生态環境廳通報,2020年運河杭州段總體水質狀況為優,運河杭州段3個省控以上斷面和4個交接斷面全部達到Ⅲ類以上水質,為近年來最佳水平;定期監測結果顯示,運河杭州段幹流18個斷面平均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水質優良率100%;運河杭州段納入環保統計的100條支流也首次實現年度平均水質全部消除劣Ⅴ類。
水質的變化,也在市民日常生活的體驗和感受裡得到了印證。“水不好,大家捏着鼻子繞開走。水好了,環境好了,大家都願意到運河邊去散步。”範能感歎:“茶餘飯後,到運河邊走一走,這不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嗎?”
水環境得到持續治理,運河水清岸綠,河道周邊也更加吸引人。如今,在運河邊,有健身設施,還有沿河綠道、夜跑長廊,滿足不同人群需求。據介紹,2021年,杭州啟動了大運河綠道(運道)綜合提升工程,到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有望全面建成以人為本、公共開放、江南韻味的濱水公共空間。
目前,杭州正加速美麗河湖建設,努力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版式設計:張芳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