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就要到啦,小夥伴們對猴文化了解多少呢?今天,小薇就要講講中國的猴文化~
猿猴在中國文化中出現很早,根據文獻,傳說中的西王母,很可能就是猴神。《山海經·西次三經》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像人有尾,頭發蓬亂,有尖齒,善嘯叫,不正是猿猴的特征嗎?
2016猴年春晚吉祥物
善于形象思維的中國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錄入了象形字。在古代,猴的相關名稱甚多,有猴、狙、狖、猱、猿、狨、獑、猦、蒙頌、猢狲、狒狒、猩猩、山魈等十餘種,有的字現代詞典、現代電腦已經沒有收錄或儲存了。這是因為古人将能在指間筆筒嬉戲的“墨猴”、善于捕鼠的蒙頌、最常見的猕猴、身形較大的猩猩、長臂猿、狒狒以及傳說中體型巨大、能食猿的“獨”,一并歸于猿屬。
猿猴入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由來已久,可追尋到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畫獐猿最為有名的當屬北宋易元吉,為了更好地表現猿猴,易元吉深入萬守山區,于樹上結巢而居,經年累月地觀察猿猴獐鹿的習性,他筆下的猿猴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充滿天趣。
群猿拾果圖(宋·中國畫) 易元吉
善于畫猴的畫家中,身份最高的是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1435年),即朱元璋曾孫,建元宣德,是明中期畫院發展的有力推動者。代表作品《戲猿圖》,現藏于台北故宮,生動地描繪了猿的三口之家。
戲猿圖(中國畫) 朱瞻基
有意思的是,過去一些文人的案頭書桌,還蓄養着珍稀的“墨猴”,清代《武夷山志》記述:“珍猴(即墨猴)小巧,大僅如拳”。它能為主人磨墨、遞紙,在書桌上活動,一旦累了,就鑽到大筆筒裡休息。古代文人之所以喜歡養墨猴,一則它珍奇,且易于飼養;二則它那幫主人舔墨、遞紙的滑稽、靈巧相和手腳不停的勤快勁兒,大大緩解了古代文人做學問的辛苦和寂寞。
馬上封侯
在古代,由于圖騰崇拜和神話傳說等文化基因,猴被奉為吉祥物,是正義、勇敢的化身。
滕州出土的漢代畫像石“馬上封侯”紋樣
因“猴”與“侯”諧音,“侯”是古代爵位,所以猴在民間文化中寓有吉利之意。《禮記》雲:王者之祿爵,公、侯、伯、子、男,“侯”為第二等爵位,常泛指地位高貴。
猴官(清·武強年畫)
民間繪畫中,以馬、猴入圖或蜂、猴入圖的比比皆是。中國美術館館藏的陝西鳳翔的民間泥彩塑“馬上封侯”,猴騎在馬上寓意“馬上封侯”。
馬上封侯(泥彩塑,陝西鳳翔,中國美術館藏)
靈猴獻壽
猴在中國民俗文化中一方面寓意仕途榮華,另一方面也意味延年益壽。葛洪所著《抱樸子·對俗》稱:“猕猴壽八百歲變為猿,猿壽五百歲變為玃。玃壽千歲。”蘇轼詩亦言:“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壽。”特别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猿産于川廣深山,其臂甚長,能引氣,故多壽。”進一步使得猿猴在古人心目中成為長壽康泰的象征。現代齊白石的《白猿獻壽圖》、張其翼的《紅葉雙猿圖》、劉奎齡的《楓猴長壽圖》等作品,體現的都是這一寓意。
獻果(中國畫) 齊白石 中國美術館藏
實際上人生長壽、天下太平代表了古往今來多數人的生活理想,因此人們喜愛猴,都希望在猴年讨個永壽的彩頭。
齊天大聖
人之愛猴一半在猴文化上,一半在猴性上。猴性機敏靈巧、桀骜不馴,時而憨态呆萌,時而潑皮頑劣,時而溫情脈脈,時而神通廣大。《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猴戲劇目中永遠的主角。他蔑視權貴、敢于反抗天庭的氣概和戲弄強敵于股掌之中的幽默感,一直令觀衆贊歎不已。
大鬧天宮(中國畫) 劉繼卣 中國美術館藏
玩具“美猴王”造型活潑、手法幽默,塑造出男女老幼都喜愛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形象。
美猴王(玩具)喻湘蓮 王南仙 中國美術館藏
✍ 提到“猴”,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内容來源:光明日報01月25日第15版(作者:韓勁松、毛建波、孫曉雲)
本期編輯:孫嘉靖、張永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