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麒麟?作者:劉冬穎虎與龍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源自遠古時期的圖騰,是傳統的吉祥物甲骨文中就有“虎”字,為象形字,豎寫,字形像大口獠牙、長足利爪、身軀有斑斓花紋和尾巴的老虎形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詩經麒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者:劉冬穎
虎與龍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源自遠古時期的圖騰,是傳統的吉祥物。甲骨文中就有“虎”字,為象形字,豎寫,字形像大口獠牙、長足利爪、身軀有斑斓花紋和尾巴的老虎形狀。
老虎很早就走進了詩人的歌詠中,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記錄了100多種生活在3000年前中華大地上的動物,305篇中有11篇17次提到了老虎,或描述老虎的兇猛,或傾慕如虎猛士的威武,或記錄以虎為名的正直能臣,或以虎比喻生存環境的險惡,以“虎”寄情寓意、比興言志,将遠古先民對于老虎的喜愛通過詩人之口,傳唱到了今天。
老虎威猛無比,常常用來比喻勇猛果敢的人。《邶風·簡兮》中健壯英勇的“碩人”,“公庭萬舞。有力如虎。”詩人描繪了衛國宮廷的萬舞表演:領舞的“碩人”動作有力如猛虎,他的表演赢得了國君“錫爵”暢飲的贊賞。《秦風·小戎》的女子深情贊美夫君的武器裝備:“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閉绲縢。”詩中特别贊譽了有美麗花紋的盾牌和镂金雕飾的虎皮弓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以空手打虎、徒步過河,比喻勇猛果敢、無所畏懼,也暗諷有勇無謀。暴虎馮河已經成了成語。《鄭風·大叔于田》中的男主角“叔”,是徒手打虎的英雄。“叔在薮,火烈具舉。袒裼暴虎,獻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傷女。”“叔在薮,火烈具舉”,将“叔”放在了一個十分壯觀的圍獵場景之中,圍獵場的三面燒起了熊熊大火,猛虎被堵在了裡邊。“襢裼暴虎”,“叔”脫去上衣,一身的肌肉和剛毅果敢的面龐被火光映紅了,也照亮了将要拼死的困獸。我們仿佛走到了驚心動魄的古羅馬鬥獸場。結果呢?“獻于公所”,“叔”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獻給國君。“叔”是《詩經》時代的武松啊!他比武松還高一籌!武松是在醉中打虎,而“叔”卻始終處于清醒中,因而也更勇敢!最後詩人還一腔柔情地勸告大叔:“将叔無狃,戒其傷女。”“狃”是習以為常的意思,“叔”啊,請你不要因為常與猛獸搏鬥就太大意,當心老虎傷着你。可以想象,詩人對“叔”的傾慕到了什麼程度。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将老虎視為萬獸之王,古人還巧妙地把老虎前額的花紋視為漢字“王”。詩人常借老虎來描繪威儀赫赫的環境、艱險恐怖的處境與敵人的野蠻兇殘。《大雅·韓奕》叙述周宣王時期年輕的韓侯娶妻時,誇耀韓國物産豐富時說到:“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說新娘子嫁到韓國很快樂,因為這裡川澤遍布水源充足,鳊魚、鲢魚、鹿、熊、罴、山貓、老虎等動物也應有盡有。《小雅·巷伯》為詩人遭受小人讒言陷害,憤恨而作,“彼谮人者,誰适與謀?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詩人恨不能發将造謠生事者抓起來,丢給豺狼虎豹做食物(“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如果虎豹不吃,就把他流放到北方寒冷的不毛之地(“豺虎不食,投畀有北”),如果北方也不接受,那隻有把他交給上天來處置(“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小雅·何草不黃》中的征夫,同樣是以老虎來寫自己的苦衷:“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作者哀歎,我既非野牛,也非老虎,為什麼要像虎兕一般,奔行在曠野上呢?像這樣長年征戰,餐風露宿,幾時才能休息啊!
老虎常被用于象征勇敢和堅強的軍人。先秦典籍中的“虎贲”一詞,指的就是如猛虎一般的勇士。從周朝開始,軍隊中設立有虎贲,主要作為王室的衛隊,軍官中也有虎贲中郎将、虎牙将軍等職。據說“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贲三百人,與商戰于牧野”。(《尚書·牧誓》)調兵遣将的兵符上也刻着猛虎,稱為“虎符”。還有虎将、虎臣、虎士等稱謂。《詩經》中就記錄了數位以“虎”為名的公候、能臣、勇士。《大雅·常武》的“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阚如虓虎。鋪敦淮濆,仍執醜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描述周王朝的軍隊神武如虎,在“虎臣”的帶領下,在淮河岸邊布重兵設重圍,乘勝追窮寇,捕獲大量俘虜。《魯頌·泮水》中的“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歌頌魯僖公能繼承祖先事業,平服淮夷,成其武功,也是因為有“虎臣”輔佐。《大雅·江漢》記錄了周宣王時代取得赫赫功績的召穆公,他名為“召虎”。名為虎的勇士受到不公待遇,甚至殘忍地殉葬君王,自然會引起詩人的強烈同情,《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于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禦。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這是一段真實的史事。《左傳·文公六年》載:“秦伯任好卒(卒于公元前621年,即周襄王三十一年),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這是春秋時秦國人諷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國子車氏三子的挽詩,其中一位子車氏的勇士,正是名為“針虎”。
在中國文化中,虎是富有力量和正義感的動物,能夠驅除火災、失竊和邪惡。老百姓常常用虎畫、虎臉、虎門神等祈福避邪。從《詩經》開始,古詩詞中歌詠“虎”的名篇佳作不絕于史,“虎”已成為一個蘊涵豐富的意象,在小說、戲曲、雕塑、繪畫、民俗、民間傳說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無所不在,正所謂“虎虎生威”。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8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