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會經曆"叛逆期",而且還不止一次,12-15歲是孩子美好的青春期,也是重要叛逆期。
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焦頭爛額的話題。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沖突往往驟然升級。
曾經有位家長來咨詢,她說孩子小學時候很乖、挺聽話的,但是上初中之後,發生了大變化,抄同學的作業,學會抽煙、上網、談戀愛等壞毛病,向同學借手機玩遊戲,被老師沒收了3把手機,苦心婆口、厲聲呵斥都沒有用。他爸多說了幾句,竟然挺胸要跟他爸對打;給他發脾氣,孩子威脅要離家出走;拆掉路由器強制斷網,不讓他玩遊戲,他就關門反鎖,不吃飯不上學。自然而然學習一落千丈,學校老師多次打來電話。對此,家長加大監督管教孩子,甚至還動手打過,除了沖突加劇,孩子仍然沒有改變,甚至越來越嚴重。身為家長看到獨生子這樣子,深感心碎、心痛。
"叛逆期"的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需求獨立、自主、自由,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表現出厭學、早戀,做事拖延、叛逆不聽話、頂嘴沖撞、愛玩遊戲、QQ聊天、學習成績一般、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态度等問題。心情不好要麼愛搭不理,要麼就來一句"我煩着呢"。
探究影響因素
1.從身體上來看。青春期的孩子身體進一步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成人,一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追求獨立、自主。
2.從心理發展來看。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當他們在生活或者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變得矛盾和煩躁。這樣,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體驗更多樣的情緒。女孩會變得内向并感受到自我懷疑、抑郁等情緒;男孩會感受到暴躁和憤怒。
孩子的角色和身份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很明顯的是他們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支持。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強;重視同伴關系,易受同伴影響,可能與同伴做一些他們認同的事,如抽煙、喝酒、爆髒話,這些行為對孩子來說,體驗成人的感覺,體現他們妄圖擺脫對父母的依賴。
3.從教育方式來看。為樹立家長的權威,教育中家長采取高壓政策,對孩子與自己的想法不同、不聽家長話的時候,就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否則就開罵、諷刺挖苦。打罵是一種手段,但不是任何時候都管用。這樣做實際上漠視孩子真正的需求,無助于孩子健康成長。如果父母不能正面引導,那麼孩子很容易養成性格偏激等壞毛病。
4.從家庭氛圍來看。身處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的孩子更容易叛逆。父母言行不一,說出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隻會招來孩子的不滿,自然孩子就不聽從大人的話。父母關系緊張,婆媳不和,經常吵架,孩子要麼厭惡父母的行為,要麼想方設法逃避窒息的環境,在孩子面前父母不是榜樣,孩子隻會逐漸遠離。
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生理進一步發育成熟、認知能力大幅提高。從個體成長的角度來看,叛逆是孩子生理逐漸成熟和思維水平不斷提高的綜合體現,是孩子不斷成長的表現。叛逆期是孩子探索自我的一個過程,并不完全是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重要的是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關鍵時期。
1.從思想上認識到叛逆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甚至學了一些壞毛病,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家長管教的挑戰,而要認識到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過程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夠讀懂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學會尊重孩子,親子關系就會緩和。家長對孩子的不守規矩、不服管教不要盲目否定,對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現多給予點贊。如果孩子與家長建立一種互信的關系,孩子的叛逆就會大大減輕。
2.從親子關系上轉換角色。首先,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其次,需要及時轉換自己的教育管理角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再者,建立以孩子為主導、父母輔導的關系,和孩子做朋友,仔細聆聽孩子的傾訴和要求,設身處地的為孩子着想,和孩子達成有效的溝通,适時的給予引導和糾正。
3.從行動上調整管教方式。叛逆意味着孩子長大了,孩子是成長中的個體,每天都在不斷發生着變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适時調整。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給出選擇等方式引導;通過講道理、正面教育和肯定的方式加以引導和鼓勵。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不能再單純停留于嚴格教育管理,更不能放任自由、不管不問,而更多的是傾注精力陪伴和引導。研究表明,用低聲細語的方式教育孩子更能獲得好的效果。
本期話題是:初中孩子身處重要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關系孩子的心理成長我是安馨,常來聊心。
擁有健康心态 擁抱快樂人生歡迎點右上角關注
感謝左下角點贊、右下角轉發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