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8 05:12:47
最近這兩天,一則真實展現上海抗疫真實場景的短視頻《上海的這波操作“很上海”》、《上海的這波操作“很肉麻”》,在朋友圈廣泛傳播,觀看量超過2300萬,轉發量達到了300多萬。

為什麼這兩個短視頻為什麼這麼燃?又為何能引起如此多上海人的共鳴呢?有不少網友在視頻下方直呼:“這就是上海的底氣,我愛上海。”“上海是中國的驕傲!”“我不是上海人,但我也驕傲。”……為此,記者找到了這兩則短視頻的總策劃孫炯亮,聽聽這燃情視頻背後的故事。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1

用了一天時間制作“很上海”,沒想到這麼火!

“這個視頻的火爆程度,出乎了我的想象。”孫炯亮是一名影視公司的老總,在這一輪疫情影響下,他和同事們都在居家辦公,“當我看到’大白’們給居民們送快遞,維持核酸檢測采樣秩序,還要為社區裡的老人配藥……這一幕幕的震撼,要不是你真實感受到,很難用語言去形容。”

親曆疫情之下,上海城市中流淌的股股暖流,孫炯亮和他的同事們也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我們要做點什麼”。于是,孫炯亮和同事們決心用一個短視頻來展示當下真實的上海。

那素材哪裡來呢?事實上,孫炯亮是編導出身,又長期從事新媒體影視行業,累積了大量有關上海的素材,短視頻裡标志性的陸家嘴“三件套”等鏡頭,就是從他們公司龐大的資源庫裡挖出來的。那上海真實抗疫的那些細節,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2

“其實,我們現在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抗疫。”編導李昂表示,一方面團隊都會有意識記錄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白”們,另一方面也在網上搜集各種各樣的素材,“在新媒體時代,每一個人都是記錄者,上海人拿起手機拍下的感人、有趣的場景,都穿插在短視頻裡。”

做一個精良的視頻并不容易,不僅耗時長,還有後期制作。可“很上海”這則視頻僅僅用了一天就完成了,孫炯亮說,“從編導、編劇、配音,都是由我的同事雷振鳴、李昂、阿業共同完成的。因為疫情之下,也很難找專業配音人員,我們團隊大多都是上海人,那就自己來。”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3

大家分工合作,效率特别高。“更重要的是,每個上海人都在用真情實感,想講好疫情下的上海故事。”孫炯亮是個杭州人,但長期在上海工作、生活,早已融入魔都脈動的他,對這則視頻顯得格外用心,“大家對短視頻的标題,倒是讨論的好幾稿。”

“一定要亮眼!一定要代表上海!更要給大家鼓鼓勁。”在讨論群裡,雷振鳴、李昂、阿業都在積極貢獻自己的智慧,孫炯亮說,“既然是上海,那就一定是’很上海’……”最終的成片題目定位《上海的這波操作“很上海”》,這則短視頻最終通過孫炯亮的微信視頻号進行發送。

&nbsp>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4

根本沒有預料到會如此火爆的孫炯亮,發完視頻後就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了。可他的微信聊天框卻瘋狂地跳個不停,以為發生什麼大事的他,趕緊拿起來一一點開,内容都是他發出去的短視頻,直到此時孫炯亮才意識到這則可能要火了,“可我真的沒有想到會這麼火!現在每天還有100、200萬增長的播放量。”

馬不停蹄又做“很肉麻”,為上海加油!

“很上海”的火爆,讓孫炯亮和同事感覺應該再追加做一個視頻,那就是——疫情下的“大白”。“’很上海’講的是上海精準防控,而’大白’才是疫情下最辛苦、最值得感謝的人。”孫炯亮說,“我的太太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最近被抽調到社區做核酸檢測。”

如今上海的封控小區、48小時核酸篩查,幾乎人人都遇到了“大白”。他們既是醫務工作者,也是社區一線工作人員,還有更多的志願者。“我們看不見他們的臉,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身穿防護服,就是我們身邊最堅強的後盾。”孫炯亮說,“上海前幾天又是暴雨、又是大風,很多大白根本顧不上家裡,要出門為居民服務。”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5

有一張海報,讓編導阿業特别感動,“居民們居家隔離的那個家,是無數大白回不去的那個家。”“肉麻”在上海話中是“心疼”的意思,這則視頻裡講述了“須臾不敢停歇”的“大白戰士”以及與居民之間發生的感人瞬間。

同樣,這裡的素材既有孫炯亮團隊自己拍攝的,也有網友們發在網上的素材。讓編劇雷振鳴很感動的一個鏡頭,就是隔離居民用一根杆子把礦泉水,遞給深夜在路邊休息的大白。“這種人與人之間善良的互動,如此閃光,如此打動人。”孫炯亮說,“還有核酸檢測的工作,很多居民隻有自己做核酸的經驗,但不知道免費核酸的速度背後,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

&nbsp>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6

“肉麻”的鏡頭對準了一個個積極配合居家隔離的市民,他們隔空過生日、在陽台上揮舞雙手……為了如常的生活能夠盡快到來,上海人在一起加油!對此,孫炯亮深有體會,因為太太在一線抗疫不能回家,每天隻能通過視頻互相安慰、給予力量。

網友們的評論也是清一色的:“上海加油!”“上海人有腔調!”

在孫炯亮和同事們眼裡,上海人無疑是最棒的城市!他們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視頻傳遞給了更多可愛的上海人,“為上海抗疫工作,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7

那會不會有第三集呢?孫炯亮表示,暫時不會有了。因為在精準防疫下,他和部分同事的小區已經解封了,馬不停蹄的工作開始了,“希望如常的生活,能夠盡快到來!”

特殊的履職,第一次做自己的“甲方”!

說不盡對上海的愛,道不明對上海的相信。正是上海這座城市,讓孫炯亮在上海成家立業,“我是杭州人,地緣相近,對上海很喜歡。于是,大學畢業後就從事編導工作,後來又創業,現在主要是拍攝各種視頻、電影等工作。”

選擇在普陀創業的孫炯亮,如今擁有一個20、30人的團隊。“這是我第一次做自己的’甲方’。”孫炯亮自嘲道,“做了多少年的乙方,每次都是按照甲方要求去做視頻、改視頻。沒想到自己一次通過的短視頻,居然得到了如此好評。”

最近,孫炯亮和同事們也在外拍攝一些當下社區抗疫的真實鏡頭,“這既是工作,也是責任,大家都拍得格外認真、細緻。”在孫炯亮看來,現在發生的當下應該好好記錄,因為這一部由上海人共同參與的抗疫史。

适合發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8

如今除了創業者,孫炯亮不僅是普陀居民,更是普陀區政協委員。“這次做的兩個爆款短視頻,我想也是我的一次特殊履職。我希望通過這個視頻,搭建與更多市民、網友,溝通交流的平台。”

真實最撫凡人心。“無論是’很上海’,還是’很肉麻’,很多視頻素材源于真實的防疫基層,來自我們所在普陀區,長征鎮、天地軟件園等等,這些真實的畫面,展現了精細化管理下大家的共同努力。”孫炯亮認為,作為新媒體人,通過一技之長,可以喚起更多市民的共鳴、傳播正能量就是最好的守‘滬’方式。”

這一次的正能量的大流量,也給孫炯亮新的啟示。在抗疫的非常時期,大家的情緒需要一個出口,更需要衆志成城共度難關,哪怕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都非常願意拿起手機拍下讓他們最感動、最難忘的一刻,雖然他們并不是“大白”,但他們也一樣在愛護、守護着這座城市。

談及未來,孫炯亮表示,如果有合适的選題,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再做自己的“甲方”。“是上海,也是普陀,讓我成就現在的自己。這裡有很寬松的營商環境,也有願意幹事的一批兄弟姐妹。我和同事們永遠為上海打Call!”孫炯亮說,“這場抗疫,上海必勝!”

來源:周到上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