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中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尤其是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被譽為文人的天堂。有很多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名人出自北宋,今天我們就說說其中的兩位,這兩位是北宋的兩個宰相,一個叫司馬光,一個叫王安石。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司馬光從小就很聰明果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被編入了小學語文教材,可見其影響之深遠。這個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幼年時和同伴一起玩耍,有一個同伴不慎掉進水缸,眼看要淹死。這個時候,在其他同伴手足無措,慌亂不堪甚至嚎啕大哭的時候,司馬光雖人小體弱,無力把同伴從大水缸裡拉出來,但是沒有慌亂,搬了塊石頭将缸砸破,水流了出來,同伴于是得救。由于這份沉穩果決加智慧,“司馬光砸缸”成了流傳千古的美談。
司馬光性情溫和,待人寬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舊法,秉承祖制,主張“無為而治”,言辭有度,服飾得體,乃謙謙君子。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撫州臨川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曆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甯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任命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王安石從小書讀得很好,他老成持重,年紀輕輕就不苟言笑。雖然王安石也算是少年得志,官運亨通。可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王安石非常不注意儀容小節,脾氣倔犟古怪,經常頭發蓬亂就上朝觐見天子,号令文武。按當時的文人溫文爾雅的修養标準,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異類。可是欣賞他的人反而稱贊他不拘小節,有古君子之風,這裡面就包括當時的神宗皇帝。神宗非常欣賞王安石的才幹和改革理念,,對王安石“皇恩殊厚”,任用為當朝宰并相言聽計從,希望王安石銳意改革,想方設法為大宋充盈國庫,富國強兵。
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性格迥異,又是政敵,一個是改革派,一個是保守派。兩個人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做宰相,相當的不對付。他們兩人的政治主張,相差十萬八千裡,基本上是截然相反。
在廟堂之上,司馬光和王安石是死對頭,彼此都認為對方的執政方針荒謬至極。彼此都覺得自己比對方高明,比對方正确,比對方更了解國情。所以在争奪權力的過程中,兩人絲毫都不客氣,用 各種手段,向對方痛下殺手。第一次鬥争的結果是王安石獲勝,司馬光從宰相寶座上被趕了下來。
王安石大權在握,皇帝詢問他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贊賞,稱司馬光為“國之棟梁”,對他的人品,能力,文學造詣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正因為如此,雖然司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沒有因為大權旁落而陷入悲慘的境地,得以從容地“退江湖之遠”,吟詩作賦,錦衣玉食。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憤世嫉俗的王安石強力推行改革,不僅觸動了皇親貴胄的利益,也招緻地方官的強烈不滿,朝野一片罵聲,逢朝必有彈 劾。皇帝本來十分信任王安石,怎奈三人成虎,天天聽到有人說王安石的不是,終于失去了耐心,将他就地免職,重新任命司馬光為宰相。
牆倒衆人推,破鼓萬人捶。王安石既然已經被罷官,很多言官就跳将出來,向皇帝告他的黑狀。一時間訴狀如雪,充盈丹樨。皇帝聽信讒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馬光的意見。
很多人都以為,王安石害司馬光丢了官,現在皇帝要治他的罪,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時機。然而司馬光懇切地告訴皇帝,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請皇帝萬萬不可聽信讒言。皇帝聽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了一句話:卿等皆君子也!
君子和而不同。我和你的關系很好,很敬重你的人品,但是,這不代表我就一定要同意你的政治主張。我反對你執政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對你個人道德品質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則有分寸有底線,這才是君子。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台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