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80年代的中國電影,很多那個年代的過來人都有着屬于他們的時代記憶。
《廬山戀》裡張瑜和郭凱敏的深情一吻,讓多少電影院裡的觀衆面紅耳赤;
《喜盈門》上映後萬人空巷,引發了人們對婆媳關系、孝敬老人等問題的熱烈探讨。
《少林寺》更是從内地火到香港,多少年輕人因為癡迷于李連傑,瞞着家裡偷偷前往少林寺拜師學武······
而拍攝于1983年的《包氏父子》,也被不少人奉為“發人深省的經典之作”,影片中關于“望子成龍”這一話題的聚焦和反思,對于當下仍有着警醒的意義。
01、中國式的父子關系
他是老包,為人忠厚怯懦,在秦府已經工作了三十多年,喪妻多年的他一手把兒子拉扯大,如今小包已經是省立中學的三年級學生,讓老包深感欣慰。
老包唯一的心願就是兒子能出人頭地,一同幹活的人也都說,小包以後肯定能讀大學、當大官,以後他就是家裡的老太爺,等着跟兒子享福吧!
但小包沒有像老包期望的那樣發奮圖強,而是整日跟着有錢人家的少爺在學校厮混,後來還因為多門功課不及格留了一級。
其實父子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成為“人上人”。
老包想把兒子培養成人上人,為此他省吃儉用把所有錢都花給兒子,身上這件棉袍已經穿了十幾年沒換過,為了給兒子交學費、買球衣,還在外面欠了不少債。
而小包成為人上人的對策不是刻苦讀書,而是天天在公子哥的屁股後面兜兜轉,跟着學跳舞,欺負小女生,在闊少家蹭頓飯,總讓他有種飄飄然的滿足感。
父親滿門心思撲在兒子身上,甚至不惜敗壞自己的名聲為兒子借錢、偷東西;
兒子滿門心思都在公子哥身上,嫌棄父親的寒酸和卑微。
就像網友說的,老包和小包不隻是那個時代的故事,在當下仍然比比皆是,這樣的故事永遠不會過時。
影片最後,小包因為幫着公子哥打架被學校開除,公子哥安然無恙,隻是冷眼看笑話;
而背了一身債的老包心裡滴着血,在校長面前哭訴無果,隻能回到家坐在床邊悄悄抹淚。
往上爬了這麼久,還是隻能在這攤泥坑裡掙紮,這不隻是時代的局限,也是底層小人物無法掙脫的人生悲劇。
02、“老包”管宗祥是管虎的父親
得益于老戲骨管宗祥的精湛演技,老包這一角色被賦予了靈魂:我們看得到身為父親的一片苦心,為他的境遇感到同情,但也因為他對兒子毫無節制的溺愛和愚鈍,對這一角色心生厭惡。
作為和陳強、葛存壯等人齊名的金牌“反角”,管宗祥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塑造過不少反派人物,像《小兵張嘎》裡的僞隊長,《祝福》裡的衛老二,《智取華山》裡的敵方參謀長,都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正是因為飾演的反派人物過多,導演謝鐵骊起初對讓管宗祥飾演老包有過猶豫,更何況私下裡管宗祥性格非常活潑,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和老包這一人物都不太契合。
但在試過不少演員後,導演也沒有找到特别合适的人選,再加上管宗祥對老包這個角色非常喜歡,再三向導演請求出演,最終謝鐵骊就敲定了他。
管宗祥為這一人物進行了很多細節上的設計,比如老包在遇到難題時,總喜歡兩手交叉揣進袖子裡,再使勁擤擤鼻子,再加上唯唯諾諾的說話語調,無不凸顯出這一角色的卑微和怯懦。
不隻是拍戲時的苦下功夫,管宗祥私下裡甚至隐藏起自己的爽朗性格,讓自己變得少言寡語,從而全身心投入到角色的演繹中。
作為中國影壇的老前輩,管宗祥對兒子管虎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樣熱愛電影的他在父親感染下走上了導演之路,去年導演的《八佰》更是以31億的票房,登頂2020年的票房冠軍。
如今94歲高齡的管宗祥早已過上了“退休生活”,2015年,88歲的他在兒子導演的《老炮兒》裡客串了退隐江湖的“老炮兒”二爺。
盡管出場不多,但老爺子的江湖地位卻毋庸置疑,連叱咤風雲的“六爺”馮小剛每次遇到二爺,都不得不畢恭畢敬地給他點上一支煙。
03、女主角是龔雪的妹妹
除了老戲骨管宗祥,片中飾演女學生安淑真的“新人演員”龔瑩在當時也引發了不少關注。
對于這個名字熟悉的人不多,但說起她的姐姐龔雪,沒有人不知道。
作為80年代最紅的女演員之一,龔雪曾還拿到過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女主角,主演的《快樂的單身漢》、《大橋下面》等影片也讓她收獲無數粉絲擁趸。
風頭正勁的龔雪在得知《包氏父子》招募演員的消息後,便将同樣懷有演員夢的妹妹龔瑩介紹給了謝鐵骊。
畢竟不是專業演員出身,謝鐵骊對龔瑩也沒抱多大的期待,但在看到龔瑩本人的現場試鏡後,導演也不得不承認,其氣質和外形的确很契合這個角色。
雖然片中的戲份并不多,但龔瑩把這個女孩柔弱、孤傲的形象特質演繹得恰到好處,得到了不少觀衆的青睐。
《包氏父子》稱為龔瑩進入演藝圈的契機,此後她又在遊本昌版的《濟公》中飾演阿巧一角,假以時日或許也能走到姐姐的高度。
可惜的是,龔瑩最終沒有在演員的道路上發展,她選擇繼續從事鐘愛的繪畫,結束了極其短暫的演藝事業。
04、錯失入選戛納的機會
盡管《包氏父子》在上映後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但影片從着手準備到後來上映,經曆了不少的波折。
在得到小說原作者張天翼的肯定後,謝鐵骊将完成的劇本遞交上去,卻遭到當時電影局領導的反對,拍攝計劃一度被擱置下來。
後來還是經由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陳荒煤出面,影片得以正常拍攝,最可惜的還是影片與戛納電影節的失之交臂。
當時戛納電影節的組委會到國内選片,一眼就看中了極富民族氣息的《包氏父子》,準備将影片帶到戛納去。
但戛納的這一要求卻遭到電影局領導的拒絕,戛納組委會隻能空手而歸,隻差一步就能入圍戛納的《包氏父子》,則成為電影史上一個永遠的遺憾。
多年後,本片并沒有随着時間被遺忘,而是和《阿Q正傳》、《駱駝祥子》等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一起,被銘刻在電影史的長河中。(撰文:皮皮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