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刊實習記者/麥潤萍 2016年08月07日閱讀數:10
魚油雖然有着一些營養成分,但如果魚油裡的油脂發生了變質或原料不安全,就有可能變成健康殺手。 那麼,市售魚油哪一款更新鮮、更安全呢?
2016年6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善存、自然之寶、安利紐崔萊、澳佳寶、湯臣倍健、Swisse、康恩貝和健安喜等8品牌魚油,對比測試其油脂的過氧化值、酸價、汞、多氯聯苯以及魚油膠囊外殼的重金屬鉻等安全指标。此外,本刊還制作小實驗對魚油的類型進行鑒别。
測試結果顯示,8款魚油産品中僅有康恩貝為乙酯型,或經過人工改性,産品不夠天然;自然之寶和健安喜的過氧化值超标,或已酸敗,産品不夠新鮮;澳佳寶的鉻含量超标,長期服用将有緻癌的風險。
甘油酯型魚油更天然
魚油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甘油酯型和乙酯型。這二者有什麼區别呢?
“一般來說,甘油酯型是魚油的天然結構,乙酯型是人工分子改性而得到的。類型的差異對于EPA和DHA的含量沒有影響,但可能會影響到它們的代謝吸收方式。此外,魚油乙酯化可以提高歐米伽-3的含量,但吸收率會較低。”食品安全學博士雲無心接受《消費者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網上有流言稱“能溶解泡沫的魚油才是好的魚油”,并強調說既然魚油能溶解泡沫,必然能溶解血脂。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不可靠的。
泡沫的成分是聚苯乙烯,能夠被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機溶劑溶解。天然型的甘油酯型魚油是不能溶解泡沫的;而乙酯型魚油由于經過人工改性,其結構與泡沫的相似,根據“相似相容”原理,所以能夠溶解泡沫。但值得注意的是,隻有高純度的乙酯型魚油才能溶解油脂泡沫。
而本刊此次送檢的魚油産品的外包裝上,均無類型的标示。國家一級營養師焦通表示,國家标準并不強制标注,消費者在購買時也難以區分。
對此,《消費者報道》進行小實驗來幫助消費者區分上述8品牌魚油的類型情況。
在《GB 28404-2012保健食品》中規定, 将樣品與無水乙醇混合後,如果油樣不溶于乙醇且出現明顯的分層現象,則判斷此産品為脂肪酸甘油酯型油類制品;若靜置後,看不見油狀液滴,溶解完全且溶液清澈透明,可判斷此産品為乙酯型油類制品。
實驗結果顯示,康恩貝屬于乙酯型魚油,由人工改性而成;其它7款魚油均是甘油酯型,天然程度較高。(如圖4)
自然之寶、健安喜過氧化值超标,産品或已酸敗!
天然的魚油備受推崇,新鮮的油脂也必不可少。
“過氧化值和酸價是衡量魚油新鮮度的重要指标,它們的含量越低說明魚油越新鮮。如果過氧化值超标,則魚油的氧化比較嚴重,或已酸敗。”雲無心表示。
根據水産行業标準《SC/T 3503-2000(多烯魚油制品)》中的要求,甘油酯型過氧化值≤5 mmol/kg、酸價≤1.0 mg/g;乙酯型過氧化值≤ 7.5 mmol/kg、酸價≤1.0 mg/g。
本刊檢測結果顯示,8品牌魚油産品的酸價均在标準要求範圍之内;但自然之寶和健安喜的過氧化值分别為6.55 mmol/kg和5.6 mmol/kg,均超過标準值。(圖5)
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卞華偉表示,如果食用過氧化值超标的魚油,雖不會有生命危險,但還是不建議消費者食用。
澳佳寶魚油膠囊的鉻超标
魚油膠囊外殼的來源一般是明膠,但有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追逐利潤,會使用工業明膠替代食用明膠或藥用膠囊,因此“毒膠囊”的事件屢有發生。
在本刊的調查問卷中,63%的消費者擔心魚油的生産原料差,如魚油來自劣質色拉油、魚油膠囊來自皮質下腳料等。
“鉻化合物是一種緻癌物質,如若使用劣質原料生産的膠囊一般鉻含量都比較高,長期服用危害頗大。”焦通說。
此外,雲無心亦表示,“鉻超标說明制造将囊使用的原料不合格。六價鉻是一種有害污染物,攝入量越低越好。膠囊中的這些鉻絕對量并不大,但這是人們可以通過合格産品避免攝入,所以鉻超标的膠囊也是不該接受的。”
本刊檢測結果顯示,共有3款魚油産品檢出鉻成分,其中澳佳寶魚油的鉻含量為2.7 mg/kg,超過了《中國藥典》和《GB 6783-2013 明膠》2.0 mg/kg的要求。(圖6)
8品牌魚油均未檢出多氯聯苯和汞
多氯聯苯是一種環境污染物,具有緻癌性,容易累積在脂肪組織,造成腦部、皮膚及内髒的疾病,并影響神經、生殖及免疫系統。
美國市場上就曾出現某些品牌的魚油多氯聯苯超标,英國食品安全局也曾對市場上的魚油産品進行檢測并發現多氯聯苯超标。
而汞在生物鍊的傳遞過程中容易富集在魚的體内,若海洋受到污染則魚體内的汞含量會大大提高。而汞容易在人體器官中積累,導緻慢性中毒。
不過,本刊此次檢測結果顯示,多氯聯苯(檢出限為<0.5ug/kg))和汞(檢出限為<0.010 mg/kg)均未檢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