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8 18:26:46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1)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2)

  編者按:随着世嘉出品的《三國:全面戰争》首個章節DLC“八王之亂”公布,西晉八王也紛紛成為大家的讨論對象。其中人品較好,顧全大局且智勇雙全,長于用兵卻最終功敗垂成的長沙王司馬乂,也成為許多人同情惋惜的對象。有人認為,如果長沙王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五胡将被輕易鎮壓,神州也不會陸沉。本文就來說一下司馬乂最為重要的一戰。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3)

  ▲《三國:全面戰争》章節DLC“八王之亂”預告片中的長沙王司馬乂

  司馬乂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巅峰會戰,則是大破陸遜之孫陸機的七裡澗大戰。在此戰中,蜀漢和東吳的指揮風格在雙方的軍隊中複活。永甯元年(301年),衆王聯手讨伐并誅殺了篡位的趙王司馬倫,奉晉惠帝司馬衷複位。然而這隻是大亂的開始。齊王司馬冏憑借乃父司馬攸留下的影響力,得以在中樞執政,同樣觊觎皇位。河間王司馬颙召集諸王讨伐齊王,并發布檄文聲稱長沙王司馬乂是内應,希望希望司馬乂能被司馬冏擒拿,然後以司馬乂為托辭擴大兵力。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4)

  ▲長沙王司馬乂

  司馬冏果然中計,派部将董艾襲擊長沙王。司馬乂并沒有防備,遇襲後僅率百餘親信殺出,沖入皇宮挾持晉惠帝司馬衷取得名分,召集人馬,又命部下宋洪放火擾亂局勢,竟然以寡擊衆,将司馬冏擒殺。由于擔心司馬冏黨羽過多無法控制,司馬乂将其黨羽全部誅殺,死者多達2000多人。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5)

  ▲齊王司馬冏繼承了其父司馬攸的影響力,勢力龐大

  司馬乂在諸王中實力最弱,擊殺司馬冏之後齊王的軍隊紛紛散去,他能控制的主要是京師洛陽的中軍。此後成都王司馬穎坐鎮邺城掌控朝政,司馬乂則控制京師,形成雙頭政治局面。即便司馬乂事事請命于司馬穎,司馬穎仍然不滿雙頭政治,與司馬颙聯手進攻洛陽,計劃除掉司馬乂。之前永平元年(291年),司馬乂同母兄司馬玮被皇後賈南風所殺,司馬乂也受牽連貶為常山王,實力被極大削弱,永甯元年(301年)讨伐趙王司馬倫之後才恢複長沙王爵位。因此到太安二年(303年),司馬乂的兵力十分薄弱,能依靠的不過京師洛陽經過戰亂消耗後剩下的數萬兵力。而關中的司馬颙派出了七萬大軍發起進攻,邺城的司馬穎的兵力更是多達20萬以上。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6)

  ▲陸機,字士衡,世稱“陸平原”

  司馬穎以陸遜之孫,著名文學家陸機為主帥。顯然司馬穎已經将天下視作自己的囊中之物,希望利用名滿天下的陸機之影響力進一步收獲故吳的人心。但是如此大的兵力差距使得司馬穎麾下諸将也都認為此戰無論由誰指揮都将必勝無疑,對于司馬穎的安排極為不滿。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7)

  ▲由二王夾攻洛陽的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到,成都王與河間王分别擁有冀州與關中的沃土,實力雄厚,且距離洛陽均不遠,這樣的鉗形夾擊,是必死之局。

  但司馬乂已經靠區區百人起事幹掉了齊王,縱然隻有一線希望,他也要逆天賭命,不甘輕易屈服于命運的鐵流。司馬乂令部将皇甫商率萬餘人駐軍洛陽城西,迎擊河間王大将張方,如果戰敗則可進城防禦。自己則帶着數萬兵馬應對司馬穎的20萬大軍。司馬乂先在東陽門外擊敗了司馬穎軍牽秀部的試探性進攻,随後在建春門外的鹿苑布陣,迎擊陸機率領的司馬穎主力部隊。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8)

  ▲成都王司馬穎

  身為陸遜之孫,陸機絕非毫無軍事能力。由于諸将不服,陸機将陣勢布作疏落的棋盤形布局,史稱“鼓聲聞數百裡,漢、魏以來,出師之盛,未嘗有也”。這樣的布陣頗有昔日吳大帝孫權進攻合肥時的風格。其要旨在于各部隊之間距離較大以拉長正面寬度增加聲勢,衆将自由發揮,也不會由于協調不佳而互相幹擾,是未慮勝先慮敗的打法。靠着這一戰術,孫權北伐多年,雖然多次被刷戰績但沒有大敗。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9)

  戰役剛開始,司馬穎軍大将孟超就不服陸機号令,貿然率領萬人向司馬乂軍發起沖鋒,遭到合圍而全軍覆沒。初戰獲勝使得司馬乂軍士氣暴漲。由于對手正面寬度極大,司馬乂明白陸機可能打算使用兩翼包抄的戰術,于是選擇注重中央突破,快速挺進,在對手合圍之前憑借機動性粉碎敵方的本陣。司馬乂趁勝令司馬王瑚率領數千長戟騎兵,直沖司馬穎軍先陣,負責司馬穎軍先陣的将軍馬鹹率領着司馬穎最精銳的近衛部隊。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10)

  ▲戟騎兵

  西晉中軍從司馬昭滅蜀之後就開始學習蜀漢政權的練兵風格,諸葛亮的教習方法。

  

  因此到司馬炎時代,禁軍就"陳列齊肅"。諸葛亮練兵的關鍵就在于令行禁止,陣勢如鐵。西晉中軍單兵素質極高,其騎兵精銳在使用近衛軍常用的大戟沖鋒時如虎添翼,以楔形陣勢殺入河北長矛騎兵陣中,對馬鹹發起斬首打擊。馬鹹隊很快崩潰,馬鹹也被斬殺。馬鹹隊是成都王軍最精銳的部隊,被猝然斬首擊潰,整個司馬穎大軍因此破膽。司馬乂馬上命令全軍推進,而司馬穎軍因為各部隊之前距離太遠,加上衆将不服主帥陸機,難以互相應援,被司馬乂一波打穿中軍,石超等河北将領見陸機本軍戰敗,不戰而逃。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11)

  ▲《八王之亂》預告片中長沙王洛陽守軍沖擊成都王大陣的鏡頭

  司馬穎軍被司馬乂軍推擠着退向七裡澗,堕水死者極多。需要指出的是,谷水從建春門穿出,向東流去,所以司馬穎軍并非完全背水列陣。要在追擊過程中控制敵軍的敗退方向,需要非常嚴密的槍陣盾牆推進,這也正是蜀漢主力軍隊虎步軍的特點。在洮西之戰中,姜維便憑借這樣的戰術将王經部幾乎全部推入洮河之中。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12)

  建春門-七裡澗之戰是整個八王之亂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司馬乂以寡擊衆,一戰殲滅數萬人,體現出的軍事能力可圈可點。與此同時,這也是季漢和東吳指揮風格在大晉内戰中的複活,季漢風格獲得了徹底的勝利。不過陸機拉長正面寬度的戰術,使得司馬穎龐大的軍隊大部分得以保全,沒有像伊蘇斯之戰中大流士三世的軍隊那樣幾乎全軍覆沒。此後陸機運用了其祖父陸遜常用的龜縮戰術,直接撤到黃河以北的溫縣,擊敗了司馬乂派出的追擊部隊,得以重整軍勢。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13)

  ▲陸機軍大敗之後一路撤退到黃河以北的溫縣并擊退了司馬乂的追擊

  司馬乂此時又使用反間計,詐稱陸機是和自己勾結故意戰敗,令司馬穎族誅了陸機,使得天下失望。⑤誅殺陸機之後,雖然陸機留下的圍城方案理論上仍能圍住司馬乂,但司馬穎軍士氣低落,也沒有能夠對抗司馬乂的将才,被打得全軍崩潰該是早晚的事情,而軍政皆長且執政廉明得人心的司馬乂若獲勝,則可重整朝綱,締造大晉的中興局面。然而河間王司馬颙麾下的大将張方殘暴兇狠,卻是足以與司馬乂對抗的優秀将領,從南面攻擊司馬乂,互有勝負。加上司馬穎的龐大軍力與河間王軍兩面夾攻,司馬乂難以支撐,終于東海王司馬越在城中發起政變倒戈,将司馬乂燒死于金墉城。

  乂作為名字怎麼讀(這個司馬家王爺擁有最強戟騎兵)(14)

  ▲張方兇狠殘暴,在八王之亂中以率軍吃人肉而著名

  司馬乂的“出師未捷身先死”,也毀去了西晉宗室中最後一縷光亮,神州大地向着陸沉的方向一去不複返。但他在建春門之戰中精妙的指揮和謀劃,至少讓我們記得,司馬氏的後裔中也有繼承了先祖司馬懿用兵才能的豪傑人物。

  ①《資治通鑒》:戊申,太尉奉帝與機戰于建春門。司馬王瑚使數千騎系戟于馬,以突鹹陳②《晉書·職官志》:帝為晉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後,令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幟之制,勰悉暗練之,遂以勰為殿中典兵中郎将,遷将軍③《資治通鑒》:鹹軍亂,執而斬之。機軍大敗,赴七裡澗,死者如積,水為之不流。斬其大将賈崇等十六人,石超遁去。④《成都王穎答長沙王書》:前遣陸機董督節钺,雖黃橋之退,而溫南收勝,一彼一此,未足增慶也。⑤《長沙王緻成都王穎書》:卿所遣陸機不樂受卿節钺,将其所領,私通國家。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殘星幾點哥,任何媒體或者公衆号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