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75打生長激素?在長高門診裡,打不打生長激素,是家長們熱議的一個話題“有的家長一上來就問能不能打生長激素,不适合打還堅持一定要打;有的家長跟他說了孩子需要打生長激素,可就是有顧慮不願意打對待生長激素治療,家長的認知兩極分化嚴重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王春林主任醫師感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1米75打生長激素?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長高門診裡,打不打生長激素,是家長們熱議的一個話題。“有的家長一上來就問能不能打生長激素,不适合打還堅持一定要打;有的家長跟他說了孩子需要打生長激素,可就是有顧慮不願意打。對待生長激素治療,家長的認知兩極分化嚴重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王春林主任醫師感歎。
8月5日,新華社發表文章《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文章指出,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可能帶給使用者内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文章發表當天,國内兩家主要生長激素生産廠家的股票跌幅都高達10%。
那麼,“增高針”的效果到底怎麼樣?副作用有沒有?來聽聽家長和醫生是怎麼說的。
1米73、1米75的
也跑來要求打生長激素
班上很多同學個子超過1米8
1米75初二男生不想輸
杭州市兒童醫院内分泌科主任醫師楊素紅說,前段時間遇到過一個16歲的初二男生,身高1米75,但他對自己的身高不滿意,說身邊很多同學的個子都超過1米8,他不想輸,也想讓自己的個子達到1米8。
于是家長帶他來醫院看一看。“醫生,隻要有辦法讓孩子長高5厘米,花再多的錢我們也覺得值!”
楊素紅主任仔細查看了這名男孩的骨齡片,“他的骨骺線已經閉合了,這是打生長激素的禁忌症。而且孩子的身高已經有1米75,完全沒有必要打生長激素。”
聽完醫生的話,這個16歲的大男孩一下子難以接受,在診室裡就哭了起來。
預測身高1米72,沒到期望的1米75
為了這三厘米,執念父親堅持要求打生長激素
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羅曉明提到了一個例子,10歲男孩身高1米4,骨齡比年齡小,分析預測他最後應該有1米72以上。
這個身高照理說不錯了,但是爸爸對兒子長高有執念,他和孩子媽身高都不高,孩子遺傳身高不到1米7,就想讓兒子長到1米75以上,要求用生長激素。
當時羅主任勸他,他兒子這個情況不會矮小,不需要打生長激素,生長激素不能濫用,額外的生長激素打入孩子體内,對内分泌會造成影響,可能對體内激素有幹擾,破壞本身體内生長激素的平衡,生長激素過多會誘發糖耐量影響、肢端肥大等疾病。”但這個爸爸始終是放不下執念,這裡不給打,就帶兒子去别的機構打了生長激素。
打了半年後,這個爸爸可能有點不放心,沒再給兒子打,又回到羅主任這裡就診。羅主任的建議還是不用打。如今兩年過去,孩子12歲,身高1米52,骨齡也正常,羅主任多次告誡這位爸爸,随訪即可,不要過多幹預。
醫生,求求你給我女兒打一針吧
否則她媽媽焦慮症要發作了
林先生的9歲女兒沫沫,出現了性早熟迹象,乳房有些發育,沫沫媽為此十分焦慮,總擔心孩子長不高,來到浙大一院兒童生長發育專科門診就診。
第一次就診,醫生看了沫沫的骨齡,和身高是匹配的,能達到遺傳身高。臨床上,這類性早熟的孩子可以繼續觀察,調整生活方式,暫不需要發育抑制針治療。
沒開一點藥就離開,沫沫媽媽覺得無法理解。隔了一周,她又帶着孩子來到門診,不停追問“醫生,真的不需要治療嗎?”
反複就診多次,得到的都是不用治療的回答,沫沫媽媽不但沒有安心,反而更加焦慮。夫妻二人時不時出現争吵,家庭關系一度非常緊張。
最近一次就診,趁着沫沫媽媽不注意,丈夫王先生悄悄哀求醫生,“能不能給孩子治療治療,不然我老婆真的要得焦慮症了。”醫生聽罷,隻能無可奈何苦笑,建議沫沫媽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打生長激素?是不是有副作用的呀?
我們不打!
4歲男孩缺乏生長激素每年隻長4厘米
媽媽連續4年拒絕打針治療
門診中,最讓專家們遺憾的是,一些确實需要進行生長激素治療的孩子,因為家長的顧慮和固執,錯過了長高的最佳幹預期。
4年前,4歲的亮亮由父母帶着來到王春林門診就診,當時,亮亮身高90厘米,一年隻長了4厘米,已經達到矮小标準,經過系統檢查,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導緻的矮小症,王春林建議亮亮進行生長激素治療。
“孩子這麼小就要打針,有副作用的呀,我們不打不打,再觀察觀察。”亮亮媽媽不假思索就拒絕了。
第二年,亮亮又出現在王春林診室,5歲的他,一年還是隻長了4厘米。王春林繼續建議生長激素治療,還是遭到了亮亮媽媽的反對,“我們回去多運動運動,加強營養,孩子應該會蹿個的。”
第三年、第四年,亮亮8歲了,這4年,他隻長高了16厘米,而同齡孩子正常情況下起碼長高24厘米。
這之後,亮亮再沒來過王春林門診,不知道他後續情況怎樣。“生長激素缺乏是生長激素治療的适應症,從多年的臨床數據來看,療效是确切的。對于家長來說,如果孩子确實需要生長激素治療,一定要配合醫生,盡早幹預,如果耽誤治療,後悔莫及了。”王春林提醒。
理療這個坑,可能又貴又深!
12歲女孩預測終身高不到1米5
媽媽堅持不打生長激素,
卻願意一個月花6萬去做理療
楊素紅主任醫師的門診也遇到不少這樣的例子,已經明确診斷是矮小症,需要打生長激素針治療,但是家長對打生長激素針有所顧慮,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
矮小症的發病率是3%,矮小症需要到正規醫院全面檢查明确原因,檢查結果如果無藥物治療禁忌症,可以應用生長激素治療,但是,許多家長由于對生長激素沒有正确的認識和了解,真正能夠接受治療的不到1%,許多患者錯失改善身高的最佳時機。
前不久,楊素紅主任醫師在門診中遇到一個12歲的女孩,身高隻有1米43,但是骨齡已經有13.5歲,骨骺線馬上就要閉合了。這個女孩半年前已經來月經,通常來說,月經來潮後,女孩子平均隻能再長高5厘米左右,綜合判斷,最終身高達不到1米5,是需要打生長激素針來幹預的。但是家長對打生長激素針難以接受,擔心會有副作用,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打針治療。
“後來,我們在電話随訪中得知,家長帶着女孩去了一家私立醫療機構,一個月交了6萬元,去做長高相關的理療、磁療,希望通過不打針的方法讓孩子長高。”
楊素紅主任醫師說,“我們在電話裡苦口婆心地跟家長溝通,孩子是特發性矮小,生長激素治療是目前最為有效和科學的治療方法。在專科醫生密切随訪下經過嚴格評估和密切觀察随訪,生長激素的使用是安全的。但家長就是聽不進去,真的非常無奈。”
進口針灸、生物磁療、穴位埋線……
一年下來花了 48萬
14歲男孩最多隻多長高了1厘米
幾個月前,浙大兒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黃轲接診了一位病急亂投醫的媽媽,她在某家醫療機構花了48萬,結果兒子隻多長高了1厘米。
黃轲接診後發現,男孩14歲,身高已經定型在168厘米,雖說正常,但媽媽内心仍然充滿了失落感。因為按照父母的身高,這個男孩的遺傳身高大概在172厘米左右。
“我想讓他長到一米八,現在男孩子沒一米八怎麼行啊。自從知道孩子發育後,我跑東跑西到處去看,人家說哪裡好就跑哪裡,去年一年我花了48萬給他看身高……” 媽媽王女士說。
48萬?黃轲聽完簡直驚到下巴都掉下來了。
原來,王女士一直對兒子的身高非常關注。知道孩子發育後,她多次帶兒子就診,但大多數醫院告訴她身高屬于正常但不會很高。
王女士很不甘心,此後陸陸續續在各種“身高促進門診”就診,去年更是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一家私立的醫療機構,對方不僅忽悠着開了一堆高價藥,還給孩子做了進口針灸、生物磁療、穴位埋線等治療。一年下來,整整花了 48萬。
花了這麼多錢,效果如何呢?王女士說,好像有點效果,兒子去年長了7厘米。
但其實,經過黃轲的綜合評估,這個孩子已經處于青春發育末期,即使不幹預,自然狀态下這一年也可以長高6厘米,砸下去48萬,最多隻“多長”了1厘米。
黃轲說,現在家長對孩子的身高越來越重視,一些不良機構就趁機鑽空子。
一天看了107人次
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新病人僅1人
7月,浙大一院兒科門診接診的患者中,來看生長發育的有近2800人次,這其中,真正需要生長激素幹預治療的新病人不到20例。上周三,王春林主任的專家門診,共接診111人次,其中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新病人僅2例,都是生長激素缺乏導緻的矮小症患者。
同樣,上周六,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羅曉明的專家門診共接診109人次,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新病人僅1人。
暑假裡,浙大兒院内分泌科門診每天要看600—700個号子,大部分孩子是因為性早熟和矮小原因來就診的。在這些孩子當中,真正需要醫學幹預的隻有1/10左右。
“大多數孩子其實身高值是在正常範圍内的,比如一個男孩子,他沒有病理性的問題,但是最終遺傳身高如果不到1米7,盡管這屬于正常身高範疇,但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還是難以接受的。” 浙大兒院内分泌科董關萍說。
“現在很多家長把生長激素神話了,把它當做孩子長高的‘法寶’,事實上,生長激素治療有嚴格的适應症,我們要正确對待。”王春林說到。
15歲男孩身高将定格在1米59
爸爸強烈要求打生長激素
醫生:不能打了,來得太遲了
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羅曉明說,很多家長往往早先不注意孩子身高發育異常,等到覺得孩子矮了再來看,這時候發育都發育好了,骨齡閉合,打生長激素沒用了。
他說起來一位15歲的小夥子,蠻令人惋惜的。小夥是爸爸帶着來的,現在身高1米59。爸爸說,同齡的哥哥弟弟都1米70多了,就自家兒子長得最慢,所以才想着帶他來看。“我1米7,他媽媽1米58,我想想他總不會太矮吧?”
但是,羅曉明主任搖了搖頭,小夥骨齡已接近閉合,基本上生長空間極其有限,估計1米59可能是他最終身高。這話羅曉明是背着小夥子偷偷跟爸爸說的,他怕小孩子聽到難過。
那怎麼辦?“能不能馬上打生長激素啊?”爸爸聽到這個結論,不甘心地問了三遍。
但羅主任表示,骨齡基本愈合,打生長激素也不一定有用。看着爸爸和兒子失望的神情,羅曉明主任也有些難過。當着孩子的面,他話講得很委婉。
“
羅主任說,兒童偏矮或早熟時應該及早去專科就診,作進一步檢查,以便針對性治療。如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也俗稱晚長,為暫時性青春發育延遲,多見于男孩,多與遺傳因素有關。如果小孩骨齡身高和實際身高相稱,可以靜觀其變,在專科醫師處定期随訪即可。兒童偏矮有許多原因,不是隻有打生長激素才能長高,找出矮小原因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羅主任建議,如果男孩預測身高不超過1米6,女兒身高不超過1米5,要盡早幹預,遲了治療效果不好。他提到了另外一個小患者,去年來看時是13歲,1米5,因為爸爸、媽媽個子都不高,而且骨齡比較大,男孩的預測身高可能不超過1米6。現在打了一年生長激素後,小男孩已經1米65了,從最新骨齡分析,他完全可以長到1米7以上。
”
不是所有“矮小”都适合打“增高針”
要避免濫用生長激素
浙大兒院傅君芬教授介紹,生長激素已廣泛用于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Turner綜合征、Prader-Willi綜合征、SHOX基因單倍體不足、Noonan綜合征、慢性腎功能不全腎移植前以及某些外科疾病如短腸綜合征的恢複治療,其療效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需要強調的是,要嚴格掌握生長激素應用的适應證,避免随意擴大應用範圍,避免生長激素濫用。因為并非所有矮身材兒童都适合用生長激素治療。”傅君芬教授說,生長激素治療對于非生長激素缺乏的矮小兒童效果有限,更不可能達到“定制身高”的目的,絕非所有身材矮小兒童都需要應用,盲目為改善身高而進行醫學幹預并不可取。
盡管在多數兒童中生長激素臨床應用比較安全,但對于潛在的不良反應比如局部一過性反應、良性顱内高壓、股骨頭滑脫、甲狀腺功能低下、脊柱側彎、血糖異常等,傅君芬教授表示,治療過程中要密切監測,避免在應用過程中誘發或加重其他基礎疾病的風險。
記者 金晶 俞茜茜 張煜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