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聯想,大家多多少少有些了解,自倪柳之争過後,聯想便開始走貿工技路線,有過一段輝煌時期,那時的他收購IBM,登上《财富》全球500強,被人們視作民族企業的領頭羊。沒想到,才過去不到20年,當初振臂高呼“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将會怎樣?”,敢為天下先的聯想,在人們口中就變了味兒了。
營收千億,利潤百億
據财報顯示,2020年聯想全年營收超4100億,按理說,聯想應該賺的盆滿缽滿,其實不然。聯想近三年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智能設備業務,也就是傳統PC業務,占比超過80%。但聯想的電腦,操作系統來自微軟,CPU是Intel的,包括主闆、内存、硬盤和顯示器,都是别的企業生産,聯想花高價采購組裝銷售。僅2020年一年,聯想花在采購上的資金就超千億。
所以即使SA的數據顯示,聯想在全球筆記本電腦領域依舊處于領先地位,市場份額還是全球第一,但他還是面臨着營收千億,利潤不過百億的窘狀,其根本原因還是缺乏核心競争力。技術掌握在别人手中,利潤當然也要分出去,正如倪光南所說: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也讨不來的。
風雨滿樓,飽受質疑
去年年底,是聯想受争議最多的一段時間,“胡同大爺”司馬南連發七條視頻,質疑聯想賤賣國有資産、負債率近90%、外國人擔任過半高管以及涉足金融行業,雖然有專業人士認為,視頻中涉及商業,财務方面的某些指控有待考量,但還是引發了衆多網友對聯想隻顧貿易不顧研發,是否真的愛國,是不是兩面派的思考。
多次嘗試,不起水花
說到隻顧貿易,不顧研發就不得不提一直挂在聯想身上的title:“貿工技”了,但其實,聯想也有一顆想要擺脫貿工技的心。早在2011年聯想就成立新的業務集團——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簡稱MIDH),MIDH除了研發電腦手機,還包括雲計算、智能電視、數字家庭等品類的終端,足以證明那個時候聯想就已經在尋求新的發展路線。
2012年,聯想想要突出手機業務,花了29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但手機業務成績一般,29億美元打了水漂兒;2015年他甚至啟用了新的logo和新的口号,寓意向互聯網轉型,試圖不斷擴大自己的産業鍊,隻是産業鍊的布局需要時間和資金,也無法在短時間内看到成效;直到2017年,聯想利用雲空間打造一站式IT解決方案,這個成功了,但是營收占比不足10%,杯水車薪,聯想隻好接着走商業路線,接着頂着貿工技的帽子。
痛定思痛,徹底抛棄
也許是想通了,或是被網友罵醒了,聯想終于決定徹底抛棄貿工技,開始搞研發!根據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4月6日的公開演講中,可以得知,聯想在新階段的首要課題為,如何成功穿越周期。聯想會争取再在下一輪周期開始之時,創造出一個創新能力更強、利潤水平更高,社會價值更大的嶄新聯想。
5年千億,下了狠手關于如何穿越周期,聯想的第一步就是增加研發投入:未來五年,總投入将會超過1000億人民币;在聯想招股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從2019年到2021年聯想的研發投入大概在100億元至120億元之間,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在3%上下,這次的5年1000億也算是聯想下了狠手了。
多管齊下,有望成功
在筆者看來,這次聯想從“貿工技”轉向“技工貿”的路還真的有可能走通。根據計劃,5年1000億,折算下來一年200億也不少了,小米在2021年研發投入也隻有130億,vivo等企業甚至沒有超過100億,而在全國工商聯發布“2021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家”榜單中,聯想控股位居前十。
而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是中科大的計算機碩士,有一定的技術背景,領導能力也有目共睹,聯想這次将技術創新作為新财年的首要支柱:在技術架構方面,聯想計劃圍繞“端-邊-雲-網-智”,加強基礎性研究及突破性技術;除此之外,聯想集團還設立了3年增加12000名科技人才的人才招募目标。。如此決心和力度,說不定真的能讓聯想逆風翻盤,成為實實在在的行業第一。
從企業文化來看,筆者認為聯想雖然貿工技發家,但這麼多年一直在努力,向技工貿轉變,聯想是擁有求變求突破的企業基因的。楊元慶更是表示,要将技術創新作為聯想發展的主旋律,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和脫胎換骨的決心,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恒心,将主旋律發揚光大,助力聯想成功穿越周期。
曾經的聯想選擇了妥協,現在的聯想虧錢也要搞研發。關于之前聯想的那些質疑,實錘到底是比較少,聯想究竟有沒有違規,法律和相關主管部門更有發言權。無論如何,聯想願意改變,這份求變的心是值得肯定的,結果如何還是要看看後續。(竹子)
聯想的“5年計劃”開始!楊元慶終于落子
被倪光南說中!聯想下狠手,投資1000億開始搞研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