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分網友針對于中國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中牛郎的角色和形象産生了一些質疑,尤其是牛郎織女,本身屬于中國傳統的民間文化故事,一直是以正面形象示人,而且牛郎織女也入選了人教社的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
在部分的視頻中,有同學大膽地去質疑,認為牛郎是一個比較猥瑣,偷看仙女洗澡拿别人衣服的竊賊。而且我發現下面的很多評論網友也認為,不管在任何的時代,都不允許去偷看女人洗澡,甚至偷拿别人衣服這樣的一種無恥行為。對于牛郎充滿了批判和質疑。
牛郎是我國中國民間文化故事中經典的一個男性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溫柔,善良,待人忠厚老實,淳樸,有着典型底層農民的踏實和樸素。
雖說牛郎出身家境貧寒,父母親也早早地雙亡,而且哥哥和嫂子對他也不好,但是他的心态還是比較樂觀,在牛棚裡面和牛打交道也體現出他善待動物,心态平和的這樣性格特征。
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尤其到了現代的社會,各種信息和觀點層出不窮。人們的觀點和思想也有了新的一些見解和認知,但是民間故事是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的,它們擁有着美好的祝願和純粹的願望,所以并不是說所有的東西都應該去質疑和否定,當然說我們可以提出合理的見解,但是不要試圖去颠覆人們統統的美好夙願和認知邊界,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些邏輯的反駁觀點有哪些問題和不妥之處。
人們提出的第一個質疑是牛郎不應該拿别人的衣服,更不應該偷看女人洗澡。
讓我們來一起回到這個民間故事的原本概括在不編版人教教材中已經明确提到牛郎是在老牛的指引下去拿了仙女的衣服,首先他不是主觀上去心生歹念,其次仙女們洗澡的時候,并不是像我們現代認知中那樣把衣服全身脫光,赤裸全身在河裡沐浴。而是穿着一層外套,隻是脫下了薄薄的紗衣和外套放在河邊。
老牛的出發點是希望牛郎能解決自己的婚姻問題,而且老牛竟然能開口說話,這就說明了神話故事中有冥冥之中注定的這樣的一種美好夙願,那才在牛郎的命書中就應該和織女相會,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老牛隻是做了一個指點引導。
所以說牛郎和織女的會面隻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橋段來搭起他們兩人溝通的橋梁,要知道在封建傳統社會,男孩和女孩的接觸交往機會并不多。所以大可不必針對于這件事情來大動幹戈,來提出以現代法治社會的觀點,思想來去譴責牛郎。
還有觀點一個更是讓人匪夷所思,他們認為牛郎長得又不帥,家裡面又沒有錢。而且隻是一個凡人,要知道之旅可是天上的神仙,兩者之間階級差異巨大。不應該在一起。
這是一種典型的用現代人的思維去束縛和限制古代思想和意識形态。屬于一種關公戰秦瓊的滑稽和荒唐。
愛情婚姻曆來是平等的,是超越世俗的,是純粹光明的,所以是超越階級的存在,雖然說門當戶對,階級觀念在封建社會等級森嚴,但是還是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癡男怨女,願意沖破世俗的阻礙來追求愛情的美好,牛郎織女,包括其他的例如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都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所以你如果用現代人的市井觀念來去抨擊這樣的一種差異,我認為确實太幼稚了。這是因為他們突破階級的一種義無反顧,才能體現出這種偉大愛情的更古不變,這也是這樣的民間故事。最偉大而現實的意義。
讓我們再次來強調一下,民間故事有其不合理的一面,比如說超越了現實物理存在的一些虛幻建構,老牛能開口說話。牛郎和織女能夠在天上相會,喜鵲為他們搭建鵲橋等等,這些都是一些人們的發揮想象。這也是中國民間故事的一種特色。
書本中并沒有具體明确描繪牛郎究竟有怎樣的外貌,可能他并不像我們傳統古書中描述的那樣,有八尺之軀俊俏美男子。貌似潘,但是我們不能用我們所認定的審美觀念去束縛,畢竟情人眼裡出西施,隻要知你覺得牛郎這個人很好看,而且他喜歡這樣的踏實過日子,實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可以了,這不正是最普遍普天之下,偉大而純粹的簡單的愛情故事,最完美的結局嗎?
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又有多少人是俊男靓女搭配呢?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按照這樣的一種刻闆印象來去要求别人呢?而且書本民間故事中也沒有明确說明牛郎是一個長相殘缺或者是相貌猥瑣的人呐。即便他是一個普通人,又能怎麼樣呢?
織女對他的愛是簡單純粹的。愛一個人道一定要看顔值和外貌嗎?難道一定要看家庭背景嗎?
真正的愛情不應該超越外表,階級觀念,家庭背景,世俗的怨言,而是兩個心之間的交融嗎?
牛郎織女的故事之所以在民間故事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四大民間故事,有他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和經典意義。我認為更重要的就是他們兩者之間。有着傳統中國倫理審美的一種美好夙願,特别是普通人簡單安逸的生活的一種美好向往。
最後一個反駁更加的令人啼笑皆非,認為織女是受牛郎的脅迫,被迫嫁給了牛郎,為他生了孩子。
這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雖然說牛郎和織女之間的交往沒有具體的描述,但是我們不能發現,其實織女對牛郎也是有強烈的感情,你要想象一下牛郎是一個什麼人,是一個手無寸鐵的老實芭蕉的農民,而子女是一個神仙,倘若織女被牛郎脅迫的話,子女完全可以瞬間逃脫,更不可能義無反顧的還在天庭思念牛郎。
如果牛郎對織女沒有真正的感情,更不可能每年都會帶着孩子哭哭啼啼的要去尋找自己的妻子。然後他們相見時的久别重逢。如膠似漆,更能從側面反映出他們兩人之間感情的深厚,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倘若織女真正的遭受了家庭暴力,或者是被牛郎的威脅,他們能義無反顧的去沖破種種的阻力去珍惜每年一次的相聚嗎?那織女不早就不見他這個拖油瓶了。
這裡面其實就涉及到了這樣的一種意識形态,就是很多的傳統文學作品其實不能盡量不要用現代人的認知和傳統的生活方式來進行質疑,這樣的質無異于緣木求魚,已經喪失了當時的具體環境和具體的語境以及文本的審美意識,還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思想維度。從細節中吹毛求疵無異于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
這讓我想起來以前有段時間說《白毛女》為什麼不嫁皇室人又有錢又有權,長得又不醜,這樣的一種變态畸形的倫理審美和愛情觀。
文學作品的創作是千百年來民間智慧的結晶,經受住了時代的考驗和人民群衆的接受認知。千萬不要自作聰明,耍小聰明,在每一個細節上面。雞蛋裡頭挑骨頭,這樣的話,不僅不能體現出你的特立獨行和标新立異,反而顯示出無知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亵渎和淺薄認識。
别為了标新立異而去嘩衆取寵,這樣隻會讓人贻笑大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