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牙絕弦,也叫做伯牙鼓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鐘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鐘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挑斷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鐘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2、原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遊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辄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歎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
3、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歎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鐘子期贊歎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鐘子期去世後,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鐘子期的思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