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印度已經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但是自古保存下來的傳統種姓制度還是有着很大的左右作用,導緻印度國内的貧富分配其實十分不均勻,這裡的貧富分配指的不僅僅是錢,在其他各種資源的分配尤其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上不同種姓(姓氏)的印度人得到的分配是非常不合理的。這還是在民主法治的社會裡面低等種姓的人地位得到大大提高的結果,在古代的印度統治集團中,你出生時候的種姓就決定了你的一輩子,這種決定,是你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的。畢竟印度可沒有科舉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第一等種姓:婆羅門。組成這個種姓的成員主要是印度的僧侶貴族,他們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祀神明的權利。換句話說,他們的意志代表了神的意志,古代印度是靠着神來團結引導民衆的,所以能擁有神的話語權,這代表了什麼?代表了他們神聖不可侵犯。
第二等種姓:刹帝利。他們大部分是有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組成的,他們擁有征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也就是說,人家生下來靠着這個姓氏就是當官的或者從軍的,根本不用去奮鬥。
第三等種姓:吠舍。他們是印度雅利安人的自由平民階層,類似于現在的公民,他們從事農業,畜牧業,漁業等等活動,沒有政治上的特權,也無法從政,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在他們身上的兩座大山:婆羅門和刹帝利。總體來說和現在的公民很像了。
第四等種姓:首陀羅。這些人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當地土著居民,他們大部分也從事農業,漁業,畜牧業等等以及其他被印度社會公認的下賤職業。這種人在印度會被高層認為他們很髒,他們的身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能碰觸到貴族,更别提給貴族提鞋了,沒這個資格。
印度的種姓制度延續千年,根源深厚,雖然現在人人平等了,但是你會發現能留學國外的印度人幾乎都是婆羅門種姓的人,其他種姓幾乎沒有機會得到這麼多教育資源的分配,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但是相比于古代的印度人,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呆在同一間屋子裡,不能同桌吃飯,不能飲用同一口水井裡面的水,不能通婚,低種姓的人如果用身體的某一部分傷害了高種姓的人,那麼這個低種姓的人必須把身體的這個部分割掉這樣的法律來說,現在的印度已經向前跨了一大步了,相信以後會慢慢變得更加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