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了拉了。寶寶飽餐一頓或一覺睡醒之後,哭聲長短不一,高低不均,沒有什麼規律,往往邊哭邊挪動小屁屁。這時候我們就要行動啦,換上幹淨的尿布,寶寶的心情會好起來,不再啼哭。
肚子餓了。寶寶哭聲高亢,頭左轉右轉,張開小嘴左右做覓食動作。隻要及時喂奶,寶寶就立馬停止,專心吃奶。
累了困了。寶寶打哈欠、揉眼睛之後,如果還繼續逗弄,寶寶就會很難受,一陣一陣地發出不耐煩的号叫,眼睛無神,眼睛也不太愛睜開,會發脾氣用哭聲來抗議。
想親人抱抱了。哭聲平和帶有顫音,很有節奏感,哼哼唧唧,斷斷續續,一邊哭(但沒有眼淚),一邊“左顧右盼”,似乎尋找什麼,證明寶寶需要抱抱。
病了痛了。嬰兒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生病了或哪兒疼不會說出來,隻能以哭來代表。如果哭聲與平時不同,持續時間特别長,看起來十分痛苦,給寶寶奶吃東西都不能停止啼哭,甚至吐出奶頭繼續哭,說明寶寶的身體不舒服,需要帶去醫院,并對症處理,确保沒有問題後及時安撫。
冷了熱了。如果哭聲不太響,不怎麼動身體,較低沉,但有節奏,而且小手小腳摸上去有些涼,說明寶寶冷了,要給寶寶加被子衣物;如果寶寶哭聲很大,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動,脖子上有很多汗。說明寶寶熱了,要給寶寶減掉衣物或被子,放在涼爽之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