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很多省份在招投标過程中,特别是工程規模低于國家發改委16号令必須招标标準的項目,都在試行“小額工程定點招标随機抽取法”、“最高控制價下浮系數抽取法”或“合理定價評審抽取法”。說白了,“招标=抽簽”,就是誰運氣好誰中标。這類評标辦法,雖五花八門、變化較多,但萬變不離其宗,有其共同點:一是将業主制定的控制價或合理造價作為标底公布,即所謂的“明标”,作為投标人必須書面承諾接受,從而達到嚴格控制工程建設成本的目的;二是對技術标實行定性評審,不采用量化打分,即隻采用通過或不通過的定性方式,确定投标文件是否符合和滿足招标文件的要求;三是簡化了資格審查程序,通過符合性審查确認投标人是否具備招标文件所要求的資質和條件;四是公開抽簽或搖号确定中标候選人,給所有合格投标人以平等的中标機會。
這種評标辦法有很多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該辦法最大的好處就是杜絕了評标過程的人為因素,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招标投标活動中的腐敗行為,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一步規範工程建設項目招标投标活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二,這種投标的好處是投标人不需要算預算,編制投标文件輕松容易,沒有更多的技術含量,投标成本有所下降。
第三,招标代理機構和評标委員會的工作量大大減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傳統的評标辦法評一個标大緻需要一天時間,有的複雜項目時間更長。但這種“抽簽”的評标辦法最多隻要半天就可辦好。
第四,招投标監管機構的工作變得更加輕松。大多數人認為這種“抽簽”的方法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哪怕沒中标都服氣,因此招标投訴大大減少。
盡管這種評标辦法有許多好處,但也遭到了不少非議。有人說,這種投标沒有一點技術含量,更多的像是賭博或買,緻使圍标現象加劇,并且中标的往往綜合實力并不是很強,招标人不一定滿意。也有人說,招投标公開競争變成了幾個滾動的号碼球,這是文明的倒退、招标的悲劇、社會的恥辱、市場的笑話。還有人說,應用此法,是招标監管部門為了省事和規避風險,結果是剝奪了招标人的評标參與權和定标權,這是招标監管部門無能。
筆者在招标監管部門工作多年,有一些心得體會。
招投标作為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和訂立合同的特殊程序,目前已逐步成為一種國際通行做法。招投标過程應該是一個科學決策的過程。如果是考慮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招标投标活動中的腐敗行為,“抽簽”評标法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但所有的項目都千篇一律地“抽簽”,那就不是一種科學的态度。在招投标過程中,隻要有人為的評分因素,就很難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反之,不對投标人的方案進行評審評分,就體現不出招标過程的科學精神。既要做到公平公正,又要兼顧到科學合理,做到公平公正和科學合理的對立統一。這點很難,但這個應該是我們的奮鬥目标。
按照七部委第12号令《評标委員會和評标辦法暫行規定》,評标方法包括經評審的最低投标價法、 綜合評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允許的其他評标方法。
經評審的最低投标價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術、性能标準或者招标人對其技術、性能沒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項目。不宜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标價法的招标項目,一般應當采取綜合評估法進行評審(最大限度地滿足招标文件中規定的各項綜合評價标準的投标,應當推薦為中标候選人)。
我認為,對于一些小型的或常見的普通建設項目采用“最高控制價下浮系數抽取法”或“合理定價評審抽取法”評标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而對于一些大、中型或技術較複雜的項目則應采用綜合評估法。要組織專家對技術标認真評審,對商務标、技術标綜合評估,評出最大限度地滿足招标文件中規定的各項綜合評價标準的投标人。同時,在招标定标過程中,要充分尊重招标人的選擇權,依據《招标投标法》,評标由招标人依法組建的評标委員會負責。依法必須進行招标的項目,其評标委員會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關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專家組成,成員人數為五人以上單數,其中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專家不得少于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言下之意,招标人的代表數量不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即是合法。招标人根據評标委員會提出的書面評标報告和推薦的中标候選人确定中标人。招标人才是項目的第一責任人,責任和權利是對等的,要充分尊重招标人的定标權。否則,必将削弱招标人善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及責任性,導緻招标投标制度正常功能的變形、退化和形式化,使其無法充分發揮競争優化、科學評價、公正交易、滿意選擇等應有的功能作用。在招投标過程中,招标監管機構要加大監督力度,确保招标過程公平公正、中标結果科學合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