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作為世界巨頭級品牌、誕生于1946年,至于覆蓋了多少品種産品這裡就不說了。那就來說說耳機這一塊業務吧、SONY是從1979年就上市了傳奇級的Walkman随身聽、随着産品線的擴展在80年代初出現了始祖耳塞式耳機E252、80年代末發售了“動圈之王”R10、2K年初再次跟進了Q010等等,在耳機行業内絕對是頂尖級品牌。
今天出現的豬腳是XBA-A3,這個耳機傳承了初代的H3的各種黑科技之外、還是有非常可觀的修正滴,動圈的液晶振膜也有細節上的修改、動鐵單元采用了全新設計的自主研發單元等等。
下面上一些官方參數:
XBA-A3
類型:封閉式,混合式
驅動單元:混合式三向(16 mm 動态 2 × 單元動鐵)
功率處理容量:100 mW
阻抗:1 kHz 時32 Ω
靈敏度:105 dB/mW
頻率響應:3 Hz - 40000 Hz
連接線:約1.2 m, 鍍銀OFC絞合線,可拆卸式,耳挂式,Y 型
插頭:L 形鍍金立體聲迷你插頭
質量:約10 g(不包括連接線)
麥克風類型:駐極體電容器(帶mic線)
外觀、工業設計及配件
包裝外觀還是傳承了H3的設計及尺寸大小,另外一樣在左下角有個金燦燦的标示“Hi-Res AUDIO”,這說明了A3是SONY的高解析音質系列,屬于主打專業級設備系列。
拿開紙質外包裝之後、是一個硬質的側開包裝盒、而A3耳機主體的面闆帶有柔軟的襯布防止耳機刮損(比H3的泡沫墊效果更理想),這樣對耳機主體起到了非常貼心的保護并且顯得産品非常高大上,跟H3一樣采用了繞耳式設計、這種設計在佩戴的時候略顯麻煩、但佩戴效果更牢固并且能非常有效地減少耳機線材的聽診器效應。
外觀的工藝設計類似于上一代的H3、但是線條更剛毅一些,外殼材質采用了複合式塑料、并且在尺寸上的控制會比H3更小一些,一樣是“泰國制造”。
而較為H3來說、A3的左右顔色分辨轉移到了線材上、并沒有沿用H3在單元主體上的左右顔色分辨、無可否認A3的線材顯得更專業一些,這裡還是要提一提這個可換線的插座設計、可以說是市面上最為理想并且耐用的接口、有固定位 又是圓形插座 再加上是分離是彈片插頭的耐用度及可靠度造就了這個非常出色的接口。
耳機主體的側面有着大大的SONY字樣,線材一樣采用了橢圓形鋸齒狀、但是顔色則從H3的紅黑各一半的比例調整成了80%黑及20%暗紅色、顯得更穩重一些。
便攜耳機包跟H3采用了同樣規格、皮質并且手感很不錯、裡面還有隔層可以放置一些備用的矽膠套、線夾或繞線器,配備兩條耳機線、一條不帶線控、一條附帶支持ios及大部份安卓手機用的mic線控耳機線,當然SONY不會少了各種顔色的矽膠套啦。配件一共有:複合式矽膠套SS/S/M(耳機主體上)/L,複合式矽膠并帶隔音棉套S/M/L,可以繞50cm線的繞線器,線夾,皮質便攜盒,标準耳機線(耳機上)及帶mic的線控線材。
内部設計、技術更新及線材
透視圖跟前一代H3在本質上是一緻滴、但是設計得更為緊湊、并且分開了獨立的單元室。
動圈單元一樣是采用液晶振膜、一樣是16mm尺寸,但是跟H3有細節上的改變、皺褶更多更細密。
動鐵單元采用了新設計的T型對稱電樞、比H3用的傳統U型電樞的效能更理想更均衡。
線材上A3采用了鍍銀OFC線材,而不是H3的純OFC
相較于H3來說、A3加入了複合式材質的防震腔體設計、并且體積也更為緊湊從而做到在佩戴上更為舒适一些。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A3并不是H3的換湯不換藥的作品、能看出A3得到了H3的嘗試之後在細節上得到了很好的修改、加持。
播放器搭配及聲音表現
小編在A3上使用了一些播放器來測試A3對播放器的兼容能力,發覺不管是使用推力較弱的入門消費級的mp3及ipod、iPhone又或是SONY Z系列手機、再到電腦直推又或者SONY的PHA系列便攜式一體機,都能得到非常出色的兼容性,從而發現A3是一個非常容易驅動耳機,至于是否能得到用戶的滿意就要視乎具體的搭配。
下面大緻簡評一下A3的整體走向、及與H3的一些聲音上的對比。
三頻整體度及聲場
如果說在整體度上的表現、兩者差距非常小、完全可以說是兩兄弟,隻是A3更傾向于偏暖一點也更像傳統動圈的聲線走線、而H3則就偏向動鐵的聲線更多一些了,A3顯得更有人情味、H3則顯得更為标準化一些。聲場上兩者基本上保持了一緻、不過A3收尾略慢于H3所以顯得A3略好。
高頻
A3跟H3在高頻上的頻響範疇基本是一緻的、A3顯得比H3更順滑一些、而A3的明亮度也沒有像H3表現得那麼銳利唐突表現得更溫順潤,A3比H3少了一些齒音這一點做得比較到位。
中頻
在中頻上的A3相比H3的表現更為突出、特别是在泛響上面更接近動圈的溫暖 松軟感、A3整體的中頻密度表現也略勝于H3,而且人聲感情的刻畫上也比H3更好一些、不會像H3那樣有一點呆闆感。
低頻
低頻的表現A3跟H3就有比較大的差别了、H3是那種比較偏向于動鐵聲的低頻 下潛比較出色 瞬态爆發感較強、而A3就脫離了動鐵的聲音了 整體的泛音 松軟度 範疇感 量感都要相比H3更為出色,當然有利必有弊、在下潛 彈性 爆發力上略遜色于H3。
素質及銜接度
A3猶豫在整體聲線的泛音要好于H3造就了素質略好于H3一些、而且随着播放器的級别提升、A3在素質方面的表現也會跟H3的差距拉大一些,三頻的銜接度上無疑是A3更勝一籌、A3的三頻過渡非常順滑 自然 并無明顯瑕疵、而H3的三頻過渡就較為不自然了 可以聽得出有點勉強感、這是一耳朵的區别、跟H3并不在同一個級别。
總結
無可否認的就是A3的确是H3的完善版本、特别是在H3比較弱的泛音及銜接上A3得到了非常出色的表現,A3的調音風格令我想起了E888時代的SONY、略帶甜味的小清新風格、卻又不會像888下盤較為蹩腳的表現,A3的确是有着成熟的調音、均衡大氣的三頻走、溫潤松軟的聽感,難能可貴的是還不挑播放器。
如果用一句話來介紹SONY XBA-A3的話:在2K級耳機選擇又是直推黨、A3是絕對的ACG禦用首選塞,如果随着時間推移能下降到1K關口内的話、A3絕對能得到絕大部分的燒友認可、A3是一個非常全面的耳機。
PS:在用一些消費級mp3/mp4又或者筆電直推、居然還不如用一台iPhone5s驅動得更好喔,這點真的有點意外,難道SONY跟蘋果真的是有基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