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4:21:42

法門寺,因保存世界上唯一的釋迦牟尼佛指舍利而享譽中外。1987年,随着法門寺封存1113年的唐代地宮大門被重新開啟,4枚佛指舍利及消失千年的秘色瓷、來自東羅馬和伊斯蘭的琉璃器等2000多件唐代宮廷文物重見天日。出土寶物當中,14件秘色瓷及一塊指名道姓刻有“瓷秘色”碑的出土,讓陶瓷界欣喜若狂,“久負盛名,不得物證”的秘色瓷,終在世人苦苦尋覓千百年後,姗姗來遲。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1

2017“秘色重光”展覽現場圖

“秘色”千年疑雲

中國陶瓷生産曆史源遠流長,各種陶瓷種類繁多,在這些瓷器中,有一種叫“秘色”的瓷器可謂神秘至極。秘色瓷是唐、五代之際古代越窯貢窯生産的瓷器,因其制作工藝秘而不宣,專供皇家使用,普通人難得一見。據傳秘色瓷釉色如冰似玉、清澈透亮,古人用“姿如圭璧,色如煙岚”來形容她的釉色和器質之美。有幸見到秘色瓷的人,無不為她的美輪美奂傾倒。然而随着朝代的更疊、時間的流逝,秘色瓷漸漸消逝在曆史長河中,再無人得見。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唐代陸龜蒙的這首《秘色越器》是已知的關于秘色瓷的最早的文獻記錄。詩人用“千峰翠色”貼切地描述秘色瓷的釉色,令人拍案叫絕。

五代徐夤在《貢餘秘色茶盞》中更是極盡遣詞造句之能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北宋趙令畤《侯鲭錄》記載 :“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雲秘色。”前蜀王王衍亦有“金棱含寶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響”的贊美。

凡此種種關于秘色瓷的記載,散見于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獻中。但一千多年來,後人卻隻能在文字營造的秘色之美中極盡猜想,卻始終不得見秘色真容。

由此,人們不禁發問 :“秘色瓷是否真的存在?”



直到1981年,陝西扶風縣法門寺上空一聲驚雷,千年佛塔在雷聲中一半轟然倒塌。盡管在當時,這一聲驚雷并未獲得多少關注,但其後佛塔修複過程中的發現,徹底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也一掃秘色瓷的千年疑雲,令人豁然開朗。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2

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盤

法門寺“驚雷”

1987年4月,法門寺佛塔修複工作進行中。當修複工在清理塔基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塊白玉石闆,石闆後面有一個神秘洞口,封閉1113年的唐代佛塔地宮再度開啟。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3

唐 越窯秘色瓷八棱淨瓶 法門寺唐代塔基地宮出土

随着一件件寶物的出土,法門寺唐代佛塔地宮發掘轟動了海内外各界。在地宮藏寶中,最珍貴的當屬四枚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而最令陶瓷界最興奮的則是“秘色瓷”的發現。當時,考古工作者在地宮中室的漢白玉靈帳後面發現了一個高圈足銀香爐,下藏金銀包邊的圓形木盒子,盒子裡面放着一個絲綢包裹,打開後竟是一些被薄紙包裹的瓷器,共計13件。

什麼瓷器要被如此精細包裹、小心收藏?

随後出土的《應從重真寺随真身供養道具及恩賜金銀器物寶函等并新恩賜到金銀寶物衣物》賬碑(後文簡稱《物賬碑》)為我們揭示了答案 :“恩賜(唐懿宗)……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銀棱,瓷秘色盤子疊子共六枚。”短短一句話,揭示了這批瓷器的真實身份——秘色瓷。

就這樣,一場大雨、一道驚雷,消失千年的秘色瓷終于向世人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4

法門寺塔基遺址

秘色标準器

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的秘色瓷,樣式共有碗7件(青綠釉碗5件、鎏金銀棱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2件),盤、碟各3件。此秘色瓷13件,是迄今為止唯一能與文獻《物賬碑》相互印證的确切“秘色瓷”。同時出土的還有一件八棱長頸淨水瓶,雖未記載在《物賬碑》中,但經專家研究,與前述13件秘色瓷胎質、釉色基本相同,可認為是秘色瓷。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5

唐 越窯秘色瓷葵口碗 法門寺唐代塔基地宮出土

法門寺地宮秘色瓷的出土毫無疑問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它解開了困擾陶瓷界千年的“秘色瓷”之謎,為秘色瓷的鑒别提供了最早的标準器。以此為标準,很多以前考古發現的近似秘色瓷的越窯瓷器,身份得以确認;同時,關于秘色瓷的産地、裝燒工藝等,得以進行繼續研究。

總之,以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為開始,關于秘色瓷的研究,從文獻猜想研究得以進入實物與文字相互印證的新階段,關于秘色瓷的更多謎題逐漸被破解。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6

法門寺地宮出土佛祖真身指骨舍利

“秘色”何意

長期以來,關于秘色瓷的貢瓷身份,學術界幾無争議,但究其“秘色”之意,卻衆說紛纭,莫衷一是。

古人關于“秘色”之意,大體可分為兩種觀點 :一為“庶民不得用”;二為燒造工藝、釉料配方秘不示人。近代著名的陶瓷研究者陳萬裡先生在秘色瓷失傳已久的情況下,對古越窯廣泛深入調查後,曾對秘色瓷做出這樣的評述 :“……因之置官窯所燒造的禦用越器,自然會精益求精,顔色與式樣一定更會與民間所用大不相同……這一種進禦的青色,不能與一般民間所用相比拟,就給它一個秘色的名字……由此可以看出無論古今,人們一直把秘色瓷之‘色’當作該瓷器的工藝特征來看待,而‘秘’字和秘府的用法有點相同……”

由此不難看出,在法門寺唐代地宮秘色瓷發現以前,人們對秘色瓷形成了以下基本認識 :一、秘色瓷為貢品,庶民不得用 ;二、秘色瓷在工藝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是越窯青瓷中的上乘精品 ;三、秘色瓷釉色是一種青翠欲滴的青綠顔色。

但“臣庶不得用”之貢品隻能算是秘色瓷的性質;而越窯青瓷的精品,也大體隻是高配和低配的區别,本質上并無根本差異。結合古人對秘色瓷的描述“千峰翠色”“捩翠融青”,秘色以釉色命名觀點最為可信。法門寺出土秘色瓷後,各學者通過對秘色瓷實物的研究,也普遍認為秘色應指的是釉色,而非工藝或貢品之緣故。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7

五代越窯秘色瓷蓮花碗 高13.5cm 現藏蘇州博物館

“千峰翠色”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陸龜蒙一首《秘色越窯》,奠定了其在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已知的秘色瓷記載第一人,他對秘色瓷釉色之美的描繪——“千峰翠色”,簡直讓人拍案叫絕。

“奪得千峰翠色來”生動描繪了越窯秘色瓷的青釉色澤,這種郁郁蔥蔥、青瑩滋潤的色澤,不同凡俗,渾然天成。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14件秘色瓷器中,除2件鎏金銀棱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内壁施青黃釉外,其餘器物均為施有湖綠、青綠、青灰色釉。雖然都是青綠色調,但也很難保持一個标準色釉。這也說明秘色瓷的色釉燒造很難把握。所以,詩人在這裡用了一個“奪”字,于畫龍點睛中傳達出工藝之巧,也點化出了秘色瓷色釉有巧奪大自然“千峰翠色”的靈性特點,筆法傳神而形象,讓人讀之浮想聯翩,餘韻延綿。

根據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考證,基本可以确定秘色瓷的釉色以青綠色調為主,是越窯青瓷中極為罕見的一種色調,這也與陸龜蒙的“千峰翠色”相應證。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8

五代越窯秘色鹦鹉紋粉盒

“無中生水”

秘色瓷最為神奇之處就是“無中生水”,法門寺出土的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釉面光滑明快,釉層均勻,釉質瑩潤,給人以高雅柔和、素潔明快的感覺。最令人驚歎的是,在光線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真像盛着一泓清水,令人歎為觀止!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9

秘色葵口瓷盤

難道碟内真的有水嗎?其實“無中生有,似盛有水”的秘色瓷還有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盤、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盤、五瓣葵口淺凹底秘色瓷盤、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當然,其他的秘色瓷隐隐約約也有水感,隻不過相對較弱。通過細緻地觀察對比,發現“無中生水”的秘色瓷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器底部均為“凹底”。

所謂“凹底”是相對于瓷器底部而言的,由瓷器底部外側向内側凹進而出現一個窩狀。從瓷器口處觀看,瓷器底部形成一個微小的弧面,近似“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以碟底最亮處為中心,光的亮度依次沿着碟子底部表面逐層展開,直至碟子底部與腹壁相接處。所以,碟内才有了波光粼粼的水感。由此可以說明,設計巧妙的凹底器型是秘色瓷中“無中生水”的真正原因。

瓷質密封一次性匣缽燒造法

通過對法門寺秘色瓷及上林湖越窯的發掘研究,秘色瓷區别于其他青瓷的最重要特征就在于獨特的裝燒工藝。

從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我們可以看到唐代越窯在裝燒工藝方面的革新已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使用匣缽,實施“單件燒”;二是革新裝燒工藝,提高支墊技術。

據上林湖地區越窯遺址的發掘表明,唐代早期越州窯就有少量的匣缽出現。匣缽的出現,一可以極大地提高窯内的空間利用率,二可使得産品的質量得到飛躍(因減少了塵埃對釉面的侵害),三是坯體可以分開疊加,使制作精品成為可能。“

從上林湖地區自唐代到五代時期的窯址堆積中,混積着大量的瓷質匣缽,與匣缽黏接的瓷器殘片都為青綠色釉,釉層均勻、光亮、滋潤,造型端莊、規整、制作精良,是越窯青瓷中的精品。這種青綠釉與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器的釉色一樣,可見瓷質匣缽裝燒工藝是專門燒制秘色瓷的。”(摘自《越窯青瓷文化史》)

瓷質密封一次性匣缽燒造法,采用塗釉密封保證了産品在密閉的狀态下,造成缺氧而形成适合青綠釉呈色要求的強還原氣氛,在停火降溫時避免瓷器的二次氧化。又因匣缽與瓷坯均為同樣原料,因此在燒成過程中兩者的熱脹冷縮率相同,瓷坯與匣缽始終保持着穩定的狀态,避免器物與匣缽的黏結,從而提高生産率。燒成後,需要打破匣缽才能取出器物,故稱為一次性匣缽。瓷質密封一次性匣缽燒造法,雖有效提升了瓷器質量,但因每個器物都要單獨裝燒,造成了成本的提高和産量的降低,這也是秘色瓷罕見且價格昂貴的原因之一。

秘色瓷鄉

自1987年法門寺地宮秘色瓷出土,30多年來關于秘色瓷的研究成果超過了以往數千年的累計成果。

法門寺秘色瓷标準器的出土,不僅讓很多無法被明确命名的“秘色瓷”得以正身,同時也為尋找秘色瓷的确切産地找到了可能。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10

上林湖後司岙窯址出土帶“秘色碗”字樣瓷器殘片

長期以來,秘色瓷的産地,隻能鎖定在浙江慈溪上林湖區域。但上林湖區域窯址衆多,究竟哪一處窯廠才是秘色瓷的真正産地?

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上林湖中部的後司岙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豐富的晚唐、五代時期越窯瓷器精品,其中相當一部分器物與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相同,更有一件瓷質匣缽上首次出現“秘色”字樣。這意味着,後司岙窯址就是秘色瓷的産地之一。在秘色瓷研究史上,這是一個全新的突破。

如今,通往慈溪上林湖的路上,山上、湖灘、湖底,滿目皆是一片青綠。近千年來,破碎的上釉瓷片在陽光下,映着那綠的水、綠的山,閃耀着經久不衰的青芒。要知道什麼是秘色,就看上林湖的湖光山色,那碧波漣漪的湖水,深不見底,不管春夏秋冬,永遠是“千峰翠色”。因此,也隻有上林湖這一方水土,才能燒出那“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的絕美秘色瓷。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11

上林湖後司岙窯址航拍圖

結語

從1987年,法門寺地宮秘色瓷出土到上林湖後司岙窯址的發掘,秘色瓷研究30年來的研究成果遠遠超過了以往數千年的研究成果,而造成這一結果的關鍵原因,就在于法門寺地宮秘色瓷及《物賬碑》的出土。法門寺秘色瓷的出土為之後的秘色瓷研究奠定了基礎,從此秘色瓷研究有物可證、有據可依。

1987年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秘色瓷清單

唐 八棱淨水秘色瓷瓶(1件)

口徑 2.2cm,足徑 8cm,最大腹徑 11cm,高 21.5cm,重 615g,現藏法門寺博物館。瓶頸細長,直口,圓唇,肩部圓隆,腹呈八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瓶頸與瓶身相接處裝飾有八角凸棱紋三周,呈階梯狀。通體施明亮青釉,有開片,足底露胎,胎色淺灰而精緻細密。發掘時,瓶口覆有一顆大寶珠,瓶内裝有 29 顆五色寶珠。遺憾的是,此瓶并未記載在《物賬碑》中。後經專家鑒定,瓷瓶的釉色、胎質與前 13 件秘色瓷完全相同,應該算在秘色瓷的行列之中。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12

秘色八棱長頸淨水瓶

唐 銀棱髹漆平脫鎏金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2件)

口徑 23.7cm,腹深 7.1cm,通高8.2cm,重 596 克,現藏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侈口,圈足,五曲斜腹。内為青黃釉,釉質滋潤,開片細碎。外壁為糙面,碗胎半幹時在外壁切削出台階梯狀的同心圓圈便于髹漆。每曲平脫雀鳥團花一朵,紋飾鎏金。器口及器底均包有銀棱。

瓷碗共出土兩件,除重量外,形制、尺寸大體相同。金銀裝飾瓷器的工藝是怎樣做到的呢?首先,按照設計要求镂刻出雀鳥團花紋銀箔紋樣并鎏金 ;再把此紋樣粘貼在黃釉秘色瓷碗的外壁上,髹漆蓋住紋樣 ;最後,研磨“推光”直到雀鳥團花紋顯露出來與碗壁黑漆厚度平齊而融為一體,稱為“金銀平脫”。

法門寺出土的兩件鎏金銀棱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完美地将“金銀平脫”裝飾在“如冰似玉”的秘色瓷器上,是陶瓷史上一次重大的創新裝飾工藝,在我國乃至世界考古發掘中系屬首次發現。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13

鎏金銀棱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紋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14

鎏金銀棱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

唐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2件)

碗一:口徑 21.8cm,足徑 9.9cm,腹深 7m,足高 2.1cm,通高 9.4cm,重 617g,現藏法門寺博物館。口徑 21.8cm,足徑 9.9cm,腹深7m, 足 高 2.1cm, 通 高 9.4cm, 重610g,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碗二 :葵口呈五瓣,侈口,圓唇、深腹,腹壁斜收,圈足微外侈。通體施青釉,外底與足均挂釉,足底露胎,胎色淺灰,質地細密,足底有支燒痕迹。瓷秘色瓷碗共出土兩件,除重量外,形制與尺寸均相同。其中一件秘色瓷還因包裹紙粘貼于器外而留下唐代仕女圖。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15

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唐 侈口秘色瓷碗(3件)

碗一:口徑24.5cm,底徑11cm,通高6.8cm,腹深6.0cm,重610g,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碗二:口徑24.5cm,底徑11cm,通高6.8cm,腹深6.2cm,重902g,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碗三:口徑24.8cm,底徑11cm,通高7.2cm,腹深6.0cm,重780g,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侈口、平沿、圓唇、腹壁斜收微鼓,碗底部微凹。通體素面,施青釉,外底面有一圈支燒痕迹。

碗底外壁留有清晰墨迹的唐代仕女圖案,此圖并非瓷碗原有裝飾。當時秘色瓷作為佛骨舍利的供奉品被放入地宮時,為了減少瓷器之間的摩擦碰磕,用了畫有仕女團的紙來包裹。曆經千年,紙張已成灰片,但紙張上的仕女圖案印痕卻保留下來,成為研究唐代繪畫的寶貴資料,也成為了珍貴的曆史文化遺存。

那畫中仕女,發髻高聳,臉型圓潤飽滿,體态豐腴富态,亭亭玉立,穿着大袖紗羅衫,氣質雍容高貴,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華貴之美。手法上采用遊絲細線勾勒,均勻細膩,生動地表現出仕女所穿着绫羅綢緞服飾的潇灑、飄逸的風緻和細膩柔軟的質感。一幅唐代佳麗洋溢着大唐盛世的氣度,活生生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16

侈口秘色瓷碗

唐 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盤(1件)

口徑24cm,凹底徑11.4cm,腹深4.8cm,高6.2cm,重855g,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五瓣葵口,侈口,五曲斜腹,内底平坦,外底内凹。通體青釉,素面,凹底四周有斜行排列的糯米狀支燒釘痕24 枚。盤外壁有身着寬袍大袖的唐代仕女圖,惜面部漫漶不清。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17

五瓣葵大凹底秘色瓷盤

唐 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盤(1件)

口徑24cm,凹底徑8.2cm,腹深5.6cm,高7.2cm,重925g,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五瓣葵口,侈口,五曲斜腹,呈弧形内收并折下腹,小凹底。通體青釉,素面,在凹底四周有斜行排列的糯米裝支燒釘痕 11 枚。
唐 五瓣葵口淺凹底秘色瓷盤(1件)

口徑25cm,底徑14.4cm,腹深3.2cm,高4.2cm,重695g。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

侈口,五曲,每曲瓣尖呈内向弧,腹壁斜收向下,淺凹底,寬底足。通體青釉,素面。寬足底有兩周支燒釘痕,内圈 12 枚,外圈 14 枚,呈糯米狀。在所有秘色盤、碗中,支燒工藝最特殊。

法門寺地宮出土千件珍稀文物(揭開秘色千年疑雲)2

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盤

唐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1件)

口徑25.3cm,底徑14.5cm,腹深3.4cm,高4cm,重800g,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五個三角形曲口下有内凸外凹線,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器身斜腹中間微外折,器底為凹底并有支燒痕迹。碟内身通體施有綠色釉,外壁留有絲綢包裹痕迹。釉面光滑明快,釉層均勻,釉質瑩潤,給人以高雅柔和、素潔明快的感覺。最令人驚歎的是,在光線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真像盛着一泓清水,令人歎為觀止!

唐 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2件)

碟一 :口徑20.6cm,高4.8cm,底徑13.2cm,腹深3.7cm,重522g,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碟二 :口徑21cm,高4.8cm,腹深3.4cm,重540g,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

五瓣外侈葵口,圓方唇,腹壁斜收向下,内底平坦,外底微凹。通體施青釉,素面。凹底四周有雙層糯米狀支燒釘痕整齊排列,其中還有環形支墊痕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