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冬日的暖陽下,一面寫着“開州區作家協會鄉村振興文學創作采風走進溫泉鎮”的紅色橫幅格外耀眼。
從北方流來的東裡河慢慢流淌,不聲不響,猶如不經意從指尖逝去的歲月。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毫無疑問,溫泉鎮是許多開州人内心深處的森林。千百年來,盛産食鹽的溫泉,影響了無數開州人的生活。包括我。
位于東裡河兩岸的溫泉鎮,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此前,我作為一名記者,多次來這裡采訪,走進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面對面地與采訪對象交流,探尋他們内心深處的心聲,打撈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不過,作為一名作家來采風,這卻是第一次。這種不同的身份帶來的新鮮感,讓我對眼前熟悉的風景,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打開百度查詢,全國取名為“溫泉”的鄉鎮有20多個。開州溫泉鎮是其中之一。這些鄉鎮名字的由來,差不多都是因為境内有數量不等的溫泉。開州溫泉鎮自不例外。據記載,早在漢朝時期,今天溫泉鎮所在的地方就發現了有幾股溫熱的泉水,源源不斷地從地下汩汩冒出來,形成天然的溫泉。聰明的古人,通過溫泉味道苦鹹,得出溫泉含有食鹽成分的結論,便在溫泉湧冒之處,築成水氹,建竈熬鹽,形成鹽井。到清朝時期,溫泉鎮已擁有5眼鹽井,90餘口煮鹽鍋,還發明了獨特的“燒籠煉鹹”制鹽技術,是三峽地區重要的食鹽生産地,當地交納的鹽稅成為該縣重要的稅利來源。
工業的發達,總會促進商旅文化的興旺。在小小食鹽的催化下,溫泉鎮人口逐漸稠密起來,商旅文化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秦巴古道上運送食鹽、茶葉等物資的馬幫絡繹不絕,将大巴山南麓的開州與中原大地聯系在一起。仙女洞的美妙傳說,吸引了國内外遊客紛至沓來。
一度時期,這裡曾經是萬世縣、清水縣的縣治所在地。溫泉鎮因此得名為“縣壩”。上世紀60年代,溫泉鎮縣壩村發掘出一幢甬壁和一塊镌有“清水縣”三字的石碑,可惜在特殊時代被拆毀了。後來,溫泉鎮又雨後春筍一般興起了水泥廠、煤礦、工藝廠等,成為重慶百強鎮之一。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溫泉鎮的熱鬧喧嚣漸漸歸于平靜。今天,穿行于溫泉古街的青石闆上,打量着一座座記載了無數歲月的闆壁房,我仿佛看到了先輩們一張張鮮活的面龐,聽到了一聲聲沉重的呼吸聲。站在東裡河上的“甩甩兒橋”上,看着兩岸的民居,我想,沒有永遠的繁華,也沒有永遠的寂寥。
近年來,溫泉鎮走上文旅融合的道路,對溫泉古街進行打造。一方面,是以兩條古街(中心街、燕子街)曆史建築風貌、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主線,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情古街,延伸發展周邊的古洞、古寨、古棧道等優勢資源,形成農旅融合旅遊重要節點;另一方面,是以古鎮溫湯公園開發建設為中心,利用豐富的地熱水資源,挖掘天然溫泉康養系列的商業産品,打好溫泉浴旅遊品牌,帶動周邊各景點的遊客量,提高溫泉旅遊知名度,将溫泉鎮建成以溫湯為主題的康養旅遊風景區。此外,建成農旅融合旅遊三大功能區:生态旅遊拓展風景區、田園觀光休閑度假區、山地特色産業體驗區。
換句話說,昔日的中國曆史文化名鎮——溫泉,正在褪去工業重鎮的舊顔,換上旅遊勝地的新衣。
這樣的場景,以四季輪回的姿态,漸次出現在溫泉的大地上。
——春天,縣壩村1000多畝粉色、白色、玫紅色、金色的油菜花齊齊綻放,像是在大地上打翻了染料瓶。人們攜幼扶老走出家門,在東河邊野炊,品嘗剛剛豐收的羊肚菌;
——夏天,田園裡稻谷飄香,山坡上清脆李挂滿枝頭,成片的高粱紅遍田間地頭,涼爽的仙女洞、七裡潭等地遊人如織;
——秋天,雙龍村的琯溪蜜柚碩果累累,壓彎枝頭,随便采一個下來,果肉酸酸甜甜,鮮嫩多汁,在一瞬間引爆味蕾;
——冬天,帶着簡單的行李住進溫泉古街那古色古香、溫馨整潔的民宿,放松心情之餘,來到附近的溫泉裡泡上一會兒,疲憊和煩惱全部化解在這溫暖的泉水裡……
這樣的生活,你期待嗎?這樣的旅行,你喜歡嗎?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這還是村上春樹說的。人生就是一列不斷前行的火車,火車的終點在哪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那些相遇的人和風景。如果你來溫泉,注定會遇到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風景。
所以,來吧,趁時光正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