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18 17:16:46

從前私塾裡,學生入學,是從四書讀起的。這是那些時代的小學教科書,而且是統一的标準的小學教科書。

那時先生不講解,隻讓學生背誦,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

隻要囫囵吞棗地念,囫囵吞棗地背;不懂不要緊,将來用得着,自然會懂的。

這些也是古人做學問的程序。

古人講究次序,講究過程,不急于求成。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它讓讀書人探究聖人本意)1

事實上,四書”與“五經”都是中國儒家的經典之作、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我們習慣地将二者合稱為“四書五經”。

對普通人來說,往往給人的感覺好似“四書”之名早于“五經”之名。

其實不然,“五經”之名于中國問世,始于漢武帝時期。

“四書”之名問世于中國,始于宋朝紹熙元年,這樣算來“五經”之名比“四書”之名的出現大約要早1000多年。

但如果以“四書五經”任何一部書的成書時間計算,每一部距今都有近2500年之久。

試想,能有幾部著作像“四書五經”一樣,在中國流傳兩千多年呢?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它讓讀書人探究聖人本意)2

1四書講些什麼?

古代讀書人往往可以無旁骛地走在“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路上,此點甚為重要,它不僅是儒家經典之一的《大學》所宣揚的核心思想,也是“四書”受到統治者推崇和被欽定為科考書目的重要原因。

以“三綱領,八條目”為基礎,可推理出儒家“内聖外王”的重要思想。

要平定天下,就先要治理國家。

要治國,先要齊家;要齊家,先要修身;要修身,先要正心;要正心,先要誠意;要誠意,先要緻知。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它讓讀書人探究聖人本意)3

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它是元明清三代欽定的儒教經典。

具體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大學》和《中庸》原是《禮記》中的篇目,與《論語》《孟子》合為一書,始于宋代。

北宋程颢、程頤兄弟受時代思潮影響,厭棄漢唐經學咬文嚼字的學風,批評漢唐諸儒曲解古聖的真義,以至儒家學問在中國人心目中,逐漸變成了進入官場的敲門磚或咬文嚼字的死學問,而不是人賴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他們從禅宗那裡受到啟發,也假設了一個曆聖相傳的“道統”,聲稱這個“道統”由孔子經曾參一直往下傳。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它讓讀書人探究聖人本意)4

也就是說,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确定志向;有志向的确定才能夠心靜不亂,心靜不亂才能神思安穩。

神思安穩才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有所收獲。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

知道了這本末始終的程序,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說白了,《大學》論述的是古代大學階段如何修身治國之道。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它讓讀書人探究聖人本意)5

朱熹

《中庸》則是講儒家所謂恰到好處,不過分也不欠缺,不突出也不失常,追求不偏不倚的處世哲學。

這兩部著作和兩篇單篇文章早在先秦就已有了,但其時尚無“四書”之名。

從儒家的經典著作說,五經易書詩禮春秋的專業性相對較強。

2朱熹把這四種古代文獻集注成《四書》,是為了方便讀書人探究聖人本意,也是成人學習修養的一個完整體系

朱熹以“欲直得聖人本意”的目的,把這兩本書和兩個單篇彙刻在一起,并為之作注解,這就是《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或《四書》。

當然,也有叫《四子書》的。

這以後就有了“四書”的名稱。

朱熹認為這些書是能直接探究“聖人本意”的最好的材料,而且,其内在也構成了一個成人學習修養的完整體系。

可見,到了北宋,理學家才進一步把這四種最直接探究聖人本意的材料編在一起,作為最基本的教材,這才有了四書的名稱。

事實上 四書的形成經曆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自朱熹把這四種材料集注成《四書》,此後它就成了青年人的必讀書。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它讓讀書人探究聖人本意)6

從南宋到清末約八百年的曆史長河中,四書直在我國基礎教育中占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和讀書人的關系最為密切。

可以說《四書集注》也是朱熹思想的代表作。

但是,最初用力提倡這幾種書的是程颢、程頤兄弟。

他們說:“《大學》是孔門的遺書,是初學者入德的門徑。隻有從這部書裡,還可以知道一些古人做學問的程序。

朱子的意思:不領會《中庸》裡的心法,是不能從大處着眼,讀天下的書,論天下的事的。

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學》《論》《孟》合為“四書”,作為初學者的基礎教本。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它讓讀書人探究聖人本意)7

後來規定“四書”為科舉用書,原也根據這番意思。

不過朱子教人讀“四書”,是為的成人,後來人讀“四書”,卻重在獵取功名,這已經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

事實上,将朱注“四書”定為科舉用書,是從元仁宗皇慶二年起的。

朱熹死後,朝廷将他的“四書”注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

他果然成了傳儒家道統的大師了。

總而言之,朱子祖述二程的觀點,特别是尊崇《孟子》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使之同《論語》并列。

聖賢書是拿來給人讀的(它讓讀書人探究聖人本意)8

孔子

朱子認為《大學》中“經”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傳”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

《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而由“子思筆之于書以授孟子”。

四者合起來,代表了由孔子經過曾子、子思傳到孟子這樣一個儒家道統,而二程則是這一道統的繼承者。

古人所謂的道統,說白了就是有點類似現代人的系統思維,四本書就是一個治學治國平天下的一個系統知識體系!


一起探讨《四書》背後的曆史故事,歡迎關注!

作者|龔柳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