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需水較多的作物。大豆每形成lg幹物質消耗水分
600〜750g,平均每株大豆一生需水17。 5〜30kg,形成lkg大豆 子粒耗水2t左右。
在大豆發芽出苗時,要求水分充足,以滿足種子吸水膨脹的 需要,如果此時墒情不足或中途落幹,種子在土壤中容易喪失生
根能力,造成缺苗斷壟。
此時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 75%,出苗期的耗水量占總耗水量$5%左右。此期地上部生長 緩慢,地下根生長較快。土壤水分略1 少些,可促使根系下紮,利
于後期抗旱、抗倒。此時水分過多,根系分布淺,地上部發育過 快,節間細長,易形成高肢苗,不利于蹲苗,易造成中後期徒長 倒伏。
大豆分支至開花,地上部生長加快,複葉不斷産生,分支相
繼出現,根系向縱深發展,花芽陸續分化,進人營養生長與生殖 生長并進階段。這時大豆對水分要求開始增多,此時水分不足會 影響植株生長發育,水分過多易造成徒長。生産上應采取适當的
措施。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為70%〜75%為宜。
開花結莢期,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都很旺盛,并且這時氣溫 高,蒸騰作用強烈,需水量猛增,是大豆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 期。此時水分不足會造成大量花莢脫落,導緻減産,這時要求土
壤相對含水量為75%〜85%。鼓粒期是大豆需水的關健吋期,此期大豆枝葉茂盛,耗水量 大。
此期缺水,會造成秕粒和秕莢增多,百粒重下降。這時要求 土壤相對含水量為75%〜80%。在大豆接近成熟時或鼓粒後期,水分适宜,大豆子粒飽滿。
豆葉逐漸轉黃脫落進人正常成熟過程,無早衰現象。若水分缺 乏,豆葉不經轉黃即枯萎脫落,豆莢秕瘦,百粒重下降。
但水分 也不宜過多,否則,對大豆成熟不利。大豆吸收的水分,隻有10%〜20%用于合成有機物質,其餘被葉面蒸騰和土壤蒸發掉。大豆一生中不同時期需要的水分不相
同,幼苗期需水量約占總需水量的16%、開花結莢期占35%、結 莢鼓粒期占32%、鼓粒到成熟期占17%。
開花一結莢一鼓粒期是 大豆需水的臨界期,這一時期缺水,大豆的開花數、結莢數、子
粒數、粒重都将受到極大影響。大豆從播種至出苗期,雖然種子萌發需水較多,但隻要做好 整地保墒,适時精細播種,便能滿足其對水分的需要,幼苗期幹 旱有利于根系下紮。大豆産量高低與降水量多少有密切的關系。
東北春大豆區,
大豆生育期間5〜9月的降水量在600mm左右,大豆産量最 高,500mm次之,降水量超過700mm或低于400mm均造成 減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