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晚期常見的并發症,其原因多為下肢遠端的血管、神經等發生病變,最終導緻足部出現潰瘍、感染、壞死,且創面長時間不愈。
從症狀上看,糖尿病足可逐漸出現神經感覺異常,足部感覺冰涼、麻木,走路時可感到腳痛,甚至出現間歇性跛行;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感到足部疼痛,可表現為刺痛、灼痛、抽痛;到了晚期,患者足部長期缺乏血供,可能出現肌肉萎縮、皮膚幹燥彈性差、毛發脫落,膚色變黯、有色素沉着的現象;若有傷口久治不愈,還可出現感染、壞死,腳部發黑腐爛。當糖尿病足發展到嚴重壞疽、壞死組織無法修複,就不得不截肢以防止感染進一步擴散、挽救患者生命。70%截肢手術發生在糖尿病足患者。
朱女士(化名)II型糖尿病10餘年了,但她一直沒能規律服藥、控制飲食,導緻血糖控制不好。半年前,她感覺左腳發涼、麻木,走路時沒有力氣,腿痛,需要停下來緩緩。然而,她并沒有在意。3個月前,朱女士左腳小趾和足背開始針刺樣疼痛,皮膚粗糙并出現傷口,最近一段時間,傷口不僅沒痊愈,還潰爛發黑了!于是她被家人急忙送往當地醫院就診,醫生給他診斷為糖尿病足;由于感染嚴重,建議截肢治療。
朱女士心有不甘,不願後半生帶着拐杖過着殘缺的生活。為了避免截肢,她慕名來到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七院)。中山七院顯微創傷骨科王東副主任帶領顯微創傷骨科團隊認真分析研究了朱女士的病情後,認為可通過“胫骨橫向骨搬運”這一新技術,有望使得患者避免截肢。
圖-1:術前:患者左側第五足趾缺血性壞死并感染,左側足底及足背側皮膚壞死伴皮膚缺損
圖-2:術中:實施胫骨橫向骨搬運,左足清創,NDS引流術
經過以王東副主任為首的顯微創傷骨科團隊精心細緻的手術治療和專業護理,朱女士避免了截肢,患肢創面得到良好愈合,并已經康複出院。這是中山七院顯微創傷骨科團隊利用“橫向骨搬運”技術治療糖尿病足的一例成功病例——這标志着中山七院顯微創傷骨科在治療下肢難愈性創面的治療已達到國内先進水平。
圖-3:術後3月,朱女士左側足部創面愈合良好,并可部分負重下地行走
專
家
簡
介
王東:中山七院骨科副主任、顯微創傷骨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副主任醫師
2018年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2014年獲得廣東省科技技術獎勵一等獎;主持及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科技計劃項目,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0餘篇。長期在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從事顯微創傷骨科臨床專業。
醫療特長/擅長疾病:四肢複雜骨幹骨折、關節内骨折及骨盆髋臼該組合的治療;肢體嚴重開放性損傷的急診救治;肢端難愈性創面的手術修複;斷肢斷指再植、肢體創面軟組織缺損遊離皮瓣移植修複;手足及四肢畸形治療;四肢骨不連、骨缺損的手術治療;肢體多發性創傷的救治;腕、肘、肩關節、踝運動損傷及退行性病變關節内鏡診斷與治療;肢體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
課題組研究方向:1.周圍神經損傷修複;2.肢端難愈性創面的手術修複;3.四肢骨與軟組織缺損修複。
出診時間:每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劉瀚忠:中山七院顯微創傷骨科 主治醫師
深圳市醫院協會創傷骨科專委會委員;
深圳市醫學會手外科專委會青年委員。
從事骨科專業工作15年,對四肢嚴重創傷,四肢關節内骨折、運動創傷、手足關節退行性病變診治有豐富臨床經驗,擅長處理四肢創傷骨折、骨不愈合、周圍神經損傷,對腕、踝關節微創手術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李家春:中山七院顯微創傷骨科 主治醫師
深圳市醫院協會創傷骨科專委會委員;深圳市醫學會手外科專委會青年委員;光明區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醫療特長/擅長疾病:四肢骨折及多發創傷;四肢畸形矯形;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征;四肢慢性勞損型疾病;四肢骨與軟組織腫瘤;
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曆:中山大學碩士,就讀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曾工作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骨科。研究方向:周圍神經再生,脊髓超聲,肌骨超聲治療及臨床應用;主要成果及獎項:發表中英文文章十餘篇,主持及參與基金五項。
出診時間:每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END
文|李家春、王東
編輯|臧盧璐
初審|王東
審核|劉暢
審核發布|陳起坤、遊展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