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陳昊 制圖 甘翠
“遠煙鹽井上,斜景雪峰西。”
清晨時分的蒲江,晨光初現,遠處大雪塘等山峰相繼現身,低山如黛,高山上白雪鋪就。
“綠色蒲江,天然氧吧。”蒲江之美,透着詩意。蒲江之美,澱于田園。
這裡可以享受明月村“詩一樣的生活”,可以體驗鐵牛村低碳田園之旅,來自蒲江的伴手禮,同樣帶着“泥土芬芳”與“詩和遠方”。
2022年是成都大運年,新年将至,川觀新聞發出“成都伴手禮征集令”,誠邀成都23個區(市)縣推薦具有成都特色、彰顯“成都制造”品質的伴手禮産品。
第十期,我們來到蒲江縣,尋找這座“生态福地、大美小城”的特色禮物。
明月窯陶瓷
《蒲江民俗志》載:“蒲江的制陶業始于唐代,興盛于明清時期,曆史十分悠久。”蒲江縣甘溪鎮境内蘊藏着豐富的制作陶器的優質白泥資源,在唐宋時期受邛窯的影響和輻射帶動,成為陶 瓷重要生産區域。
鎮境内明月窯位于邛窯大遺址保護區,屬邛窯系列窯,一直以來傳承着中國傳統陶藝手工制作技藝。明月窯傳統陶藝手工制作技藝燒制的陶瓷器極具淳樸自然、個性和藝術性,2019年4月入 選成都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
甘溪明月窯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窯齡300多年,被稱為“活着的邛窯”。其陶藝制作工序沿用唐代工藝,系列完整,極具工藝性、技術性和系統性。
在現代制陶工業的沖擊下,明月窯陶藝制作技藝曾一度淡出公衆的視野。如今,随着明月村對傳統手工制陶技藝的保護傳承,得使這項古老的民間技藝得到恢複和發展,煥發出新的青春和光 芒。
蒲江雀舌
起源于唐、興于明清、普及于近代、盛于當代。蒲江雀舌是在當地特定地理環境下栽培種植,後經獨特加工方式制作而成的地方特色名優綠茶。
蒲江雀舌主要産于縣城北潘、單二溝及陳家營(成佳鎮)、大塘鋪(大塘鎮)一帶。南宋學者邑人魏了翁入朝為官,将蒲江綠茶帶入宮廷,此後蒲江綠茶被選為貢茶。
清《蒲江縣鄉土志》載:“蒲江比鄰蒙頂、東南諸山茶産亦亞之。其采于春曰:雀舌,俗稱細毛尖,葉甚細、味甘芳,煎如碧乳。”
蒲江雀舌精選清明前鮮嫩實心飽滿茶芽,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之特征,清香萬裡,鮮如仙露。
2010年12月,“蒲江雀舌”成功注冊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經國家質檢總局技術審查,被批準為成都市綠茶行業首個國家地理标志。
蒲硯
《蒲江縣志》記載:“蒲石,産于熊坡背斜上三叠系須家河組,出露于東北鹽井溝、光明響水灘、朝陽大王井。其石色青帶紫,堅硬細膩,通常雕刻為墨硯稱‘蒲硯’。”
蒲江特有的山水和文明賦予了蒲江人采石制硯的工藝,代代相傳。蒲硯石質堅實細潤,雕刻精美,有“嫩如嬰膚,細如粉綢”之美譽,研墨色澤鮮亮均勻、抗熱耐寒、書寫流利生輝。
蒲硯品質可與端硯、歙硯媲美,做工考究,形态古雅,刻以花鳥、風景、人物,妙趣橫生,蒲硯制作集繪畫、書法、雕刻等藝術于一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因其實用性與藝術性的高度融合,曆代被文人雅士作為珍玩藏品之選。
一方蒲硯的制作,需經過采料、切割、選料、構思設計、雕刻、打磨等三十多道工序,花費數月時間才能完成。蒲硯制作工藝複雜,具有極高的技術性和藝術性,對工匠的文化藝術修養和雕刻技藝要求較高,一位技藝精湛的蒲硯藝人,需要經曆數十年的經驗積累。今日的蒲硯,經過長久的技藝磨練,雕刻工藝更加精美、題材更加靈活廣泛,具有極高的藝術品收藏價值。
圖片、視頻由蒲江縣委宣傳部提供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