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框架新格局?數字科技在推動金融行業加快轉型的同時,也帶動了監管科技的概念迅速走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金融監管框架新格局?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數字科技在推動金融行業加快轉型的同時,也帶動了監管科技的概念迅速走熱。
近期,越來越多的地方将科技監管、嚴防風險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根據記者了解,已經有廣州、西安、貴陽等多個城市的金融局(辦)與互金巨頭簽訂共同推進地方金融風險防控和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合作協議。
例如,螞蟻金服和廣州市金融局将在防控金融風險領域開展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以對地方金融風險進行識别和預警,共同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提供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
2017年底,騰訊與深圳市金融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将聯合開發基于深圳地區的金融安全大數據監管平台,通過金融風險的識别和監測預警,助力地方金融監管,保障金融業務安全,防控金融風險。
廣州市金融局局長邱億通表示,“随着數字化中國戰略的推進,金融業态不斷創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責任越來越重。與過去不同的是,金融風險通過互聯網蔓延,呈現高隐蔽、跨地域和擴散快等特點。地方金融監管水平和市場發展水平必須相匹配,金融 互聯網的趨勢不可阻擋,因此互聯網化的管理方法必須跟上。”
8月16日,京東金融研究院發布監管科技系列報告《Suptech:監管科技在監管端的運用》(下稱《報告》)。《報告》提出,金融科技帶來了新的風險場景和風險特征,也需要監管機構“以科技對科技”去積極應對。
《報告》認為,監管科技在監管端(Suptech)的應用有兩大驅動因素。一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金融監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監管機構渴望獲取更加全面、更加精準的數據;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面對金融機構報送的海量數據,需要借助科技提高處理效率和監管效能。
據悉,Suptech在全球範圍内目前已有了不少應用和嘗試。例如在數據收集方面,奧地利中央銀行利用中間公司設立報告平台,銀行将數據傳送到該平台中,就可以形成簡單、完整、數據口徑标準化的報告;盧旺達國家銀行利用“電子數據倉庫”則可以直接從被監管金融機構的IT系統中抓取數據,為監管者和決策者提供重要信息。在數據管理方面,不少證券監管機構将數據技術作為市場監管和可疑交易檢測的手段。例如,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每天接收超過2000萬筆交易的詳細信息,并利用監督學習工具ML進行分析,發現市場操縱信号。
《報告》認為,目前監管科技運用于監管事中階段較多,即對監管數據的自動化采集和對風險态勢的智能化分析運用日益成熟。同時監管科技在監管事前、事後階段的運用也在加強,正在走向金融監管的全鍊條運用。同時,金融監管機構除了自身加強技術研發之外,也在尋求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機構合作的研發模式。
“監管科技在國外發展不斷推動行業進步的同時,也為國内監管科技運用帶來了一些新的啟示。”京東金融研究院院長孟昭莉表示,在我國金融行業深度發展的重要階段,通過監管科技可能幫助監管端更好地實現金融監管,同時也能幫助合規端有效提高合規效率、降低違規風險,從而助力經濟的行穩緻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