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穿的鞋有多種稱謂,如履、屦、屐、靴、靸等,制鞋的材料一般是草葛、布帛、皮革。
屦就是由草葛制成的單底鞋,當草葛換成絲或麻時,屦就成了“履”。
屐是一種木底鞋,多用草或布帛制成,底有兩齒,方便在泥地行走。先秦時出現,魏晉南北朝風靡,貴庶都可以穿屐,而且多用于出遊。“謝公屐”就是東晉詩人謝靈運在屐的基礎上發明的一種登山鞋。
宋以後屐主要用作雨鞋。
靴是源自北方遊牧民族的款式,随胡服傳入,多用布或皮革制作,由于保暖性好,便于活動,所以古人多用于騎馬。唐代最流行穿靴,無論官民、男女都可穿靴。到了明代,靴隻用作官鞋,庶民禁穿。
靸是古代的拖鞋,多用草制。
清朝的鞋子很特别。男性一般穿布鞋,造型粗犷,短鞋口、雙梁,配以花紋,現在的男性布鞋款式就發端于此。滿族貴族婦女會穿一種花盆底鞋,鞋底上寬下圓,由木頭制成,走路時發出有節奏的铎铎聲,這其實是一種高跟鞋,使得女子走路時手臂前後擺動,幅度增加,顯得婀娜多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