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碣石老人
今天我們來說說“東”這個字。為了能更好的理解他的意思,我們先來看一下它的繁體字形,如下圖所示:
東的繁體字
通過上面的繁體字形,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出“東”字中間是一個“日”字,然後“木”字穿過了“日”字。
許慎《說文解字》中對“東”的解釋是“動也,,從木”。也就是說“東”是動的意思,從木字旁。他又引用官溥的話說“從日在木中”。就像上面繁體字所表現出的那樣中間是一個“日”字,正好在“木”的裡面。這樣說來“東”似乎與太陽升起無關。
日出東方
如果“東”與太陽升起無關,那又為何将太陽升起之地命名為“東方”呢段玉裁說“東”字裡面的那個木,是“榑木”。“榑”讀如“扶”。“榑木”是什麼?“榑木”古同“扶桑”。在古代傳說中就是海外的大桑樹,太陽從這裡升起。《梁書·諸夷·扶桑國》“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裡,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海内十洲記·帶州》“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兩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我們再來看《說文解字》是怎樣解釋“榑桑”(扶桑)的。“榑桑,神木,日所出也。”《淮南子》高誘注亦曰“榑桑,日所出也。”《淮南子·覽冥訓》“朝發榑桑”,《山海經》雲“東望榑木。”
以此觀之,“榑木”就是太陽升起之地的大桑樹。
榑桑
那麼,古時候為何以桑樹來判定日出呢桑樹是蠶所依賴生存的必然條件。古時的人對耕種和養蠶非常重視。不但皇帝要親耕,皇後亦要帶領後宮妃嫔們行親蠶禮。不隻要祭祀蠶神,還要親自采桑喂蠶。
在《說文解字》中,将“桑”字排在“叒”(讀如‘若’)部之下 ,而未排在“木”部之下。段玉裁解釋說是因為桑樹是尊貴的樹,所以将它單獨列出來在“叒”部之下。
山海經
古時的人認為桑樹是神樹。将它與東方日出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桑”字從“叒、木”。“叒”即榑桑(扶桑)。《說文解字》在解釋“叒”的時候說“日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叒木也。”叒木就是扶桑,日出東方湯谷所登也。《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榑桑”。“湯谷”、“扶桑”皆為古代傳說中太陽所出之地的地名。在《山海經·大荒東經》、《海外東經》中屢有出現。
上面講了日在木中曰“東”,所說之木是指“榑桑”(扶桑)。那麼,日在木上或在木下又應作何解釋呢日在木上寫作“杲”,在木下寫作“杳”。
我們先來看“杲”(gao,三聲)。《說文解字》“杲,明也,從日在木上。”《詩經·衛風·伯兮》“杲杲出日”,《管子·内業》“杲乎如登于天”,《漢書·司馬相如傳》“暠然白首”這裡的“暠”與“杲”同,都是白、明的意思。《孟子·滕文公》“杲杲乎不可尚矣”,趙岐注雲“杲杲,甚白也。”
日在樹上稱“杲”
再來看“杳”(yao三聲)。《說文解字》“杳,明也。”“冥”為幽暗深遠的意思。“艸”部的“莫”字是太陽落在草中,天空漸漸幽暗。而“杳”則是太陽已經落下,天空已經黑暗了。此時的太陽已由莫(草中)而下行至地下,至于榑桑之下了。所以“杳”字可以引申為全不見之意。
古代經典文獻中“杳”字常見。我們舉幾個例子《文選·甘泉賦》“杳旭卉兮”,這裡的“杳”是深遠之意;《文選·舞賦》“獨馳思乎杳冥”,“杳冥”連言是遠而幽暗之意;《史記·司馬相如傳》“紅杳渺以眩涽”“杳渺”是幽遠、渺茫之意。
日入草中曰“莫”
綜上,日在木中為“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大概是在中土向日出之地而望去,日在木中時則為太陽剛剛升起,被榑木所遮,還沒有升到樹上。所以以“東”來代表太陽初升時之方位。太陽升到木上之時則為“杲”,此時天已大明,又當太陽落于草叢之中時為“莫”,此時天漸暗,而太陽進一步下落到木下之時天已黑暗,用“杳”來解釋。
最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下“東”作為“動”的解釋《廣雅疏證》“東、動聲相近。”《書·大傳》“東方者何?動方也,物之動也。”《漢書·律曆志》“少陽者,東方,東,動也。陽氣動物。”《白虎通·五行》“東方者,陽氣始動,萬物始生。”“東方,天下皆生也。”
古時以陽氣出于東方,而陽氣又為生機勃勃之氣,可以滋生萬物,萬物動而後生,所以便以“東”、“動”為同意之詞。
此外,“東”還代表《周易》六十四卦中的“震”卦。在陰陽五行中木屬東方,故東亦代表着木。“東風”又稱作“木風”。《論衡》、《春秋繁露》、《淮南子》等古籍中對此多有解釋。
八卦方位
“東”與一些字組合,還特指某人、某物或某地。如“東宮”即太子或世子之意。《詩·大東》“東人之子”,這裡的“東人”專指譚人。“東君”專指“日”。《詩經》“城彼東方”,“東方專指齊國。”
本文為《解密漢字》系列第四集,由聽濤軒書法特約作者碣石老人撰文,歡迎關注、轉發、評論。
參考書目:《說文解字》,《經籍纂诂》,《山海經》,《爾雅》,《史記》,《漢書》等
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