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一年,是公元696年。
武則天稱帝後第八次改元,曰:萬歲通天。
同樣是在這一年,在東北,發生了一場将“兵者,詭道也”演繹到極緻的叛亂。
叛亂的大舞台,搭在了營州,即現在的遼甯省朝陽市。
隋唐時期的營州,“地接六蕃”,乃朝廷控制高句麗、突厥、契丹、室韋、靺鞨、奚、霫等少數民族政權的關鍵區域,亦為初唐與盛唐時期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中心。
對于“霫”,簡單作一科普。
霫,音xí,古族名。
隋唐時居潢水(今西拉木倫河)以北,東接靺鞨,西至突厥,南鄰契丹,北接烏洛侯。四面有山,族民以射獵為生。貞觀三年,其君主遣使朝貢于唐,後遷潢水以南,并于奚。唐末,奚、霫俱附契丹,逐漸融合。
當然,這場叛亂,與其關系不大。隻是覺得“霫”這個字,長得有點生僻另類,故搜證多此一嘴。
彼時,駐紮營州,掌管奚族和契丹事務的老大,是官拜都督的邊疆大臣趙文翙。
趙文翙生性傲慢,剛愎自用。誰敢不服,哪怕斜睃一眼,揮鞭子就打;遇着如花美嬌,帶回府做妾。山高皇帝遠,老子的地盤,當然老子說了算。
風光吧?
可出自《尚書》的那句老話正瞄着他呢。
那便是: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趙文翙
02
萬歲通天元年初,契丹饑荒,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營州老大趙文翙不僅不開倉放糧,赈濟災民,反而愈發張狂,視契丹首領如奴仆,直惹得民怨沸騰。
及至五月十二日,終于作到頭,出事了——
契丹大賀氏部落聯盟首領孫萬榮,聯手妹夫兼松漠都督李盡忠舉兵反唐,呼啦啦,率部殺進營州,俘虜數百,且嘁哩喀喳,取了趙文翙的性命。
這一事件,史稱“營州之亂”。
緊接着,李盡忠自稱“無上可汗”,任命大舅哥孫萬榮為主帥,策馬東進。一時間,風頭強勁,所向披靡。
也難怪,由于身居管理高層的武周官員,一個個驕橫跋扈,視東北各少數民族為鞑虜賤民,恣意欺壓。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契丹各部自是紛紛投奔叛軍,誓要搞一場大事情。
短短10日,契丹軍便迅速壯大至十萬衆。随後長驅直入,進攻崇州,将龍山軍讨擊副使許欽寂給揍得落花流水,兵敗身亡。
糟心軍報,十萬火急,頻頻傳回京師,頓令一代女帝武則天又氣又驚又恨。
堂堂武周,人馬齊備,居然連吃敗仗,這也忒丢份了。不行,這個臉,必須得找回來。于是,
“乙醜,遣左鷹揚衛将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将軍張玄遇、左威衛大将軍李多祚、司農少卿麻仁節等二十八将讨之。秋,七月,辛亥,以春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姚副之,以備契丹。改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 ——語出《資治通鑒》
瞧瞧武則天都氣成了啥樣,還專門下诏,小兒對罵般給李盡忠改名李盡滅,孫萬榮改叫孫萬斬:
你們兩個賊厮聽着,我定要将你們千刀萬剮!
03
接下來,雙方調兵遣将,開掐。
“兵者,詭道也。故能……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孫子兵法·始計篇》
詭道,千變萬化,出其不意,需要運用種種方法欺騙和打擊敵人。
前文說過,契丹叛軍攻陷營州後,曾俘虜唐兵數百,并未屠戮,全囚禁于暗牢之中。
聽聞平叛軍浩蕩殺至,李盡忠腦瓜一轉,計上心頭。
很快,一個守牢獄卒唉聲歎氣,與一衆被俘唐兵扯起了閑篇兒:“唉,不瞞你們說,如今這世道,難呐。我的老婆孩,天天吃不飽穿不暖,真愁人。”
另一個獄卒接茬:“樹挪死,人挪活。要不,等官軍打過來,咱們就投降,另謀生路?”
聊着扯着,契丹獄卒便和被俘唐兵摟了脖子,拍了肩膀,愈發近乎。到最後,索性打開牢門,一人給盛了一碗糠粥。
“養着你們,沒有糧食;弄死你們,于心不忍。算了算了,不關你們了,都趕緊走吧。”
見契丹獄卒不像開玩笑,逗你玩,被俘唐軍撒丫子就跑。
眨眼間,全溜得沒了影兒。
04
次日,這幾百俘虜就逃回幽州,向平叛軍将領做了詳細彙報。
如果一個說,契丹人隻是扯虎皮拉大旗,虛張聲勢,實則沒錢沒糧,可能沒人信;但幾百張嘴,幾百條舌頭,叽裡呱啦都這麼叨叨,就算死人也會被說詐屍,跳起來。
衆将聽罷,頓時熱血沸騰,紛紛請纓,争先恐後要開幹。
這頭功,必須得搶進手,萬不可被别人撈了去。
的确,單看這出征名單,榆關道安撫大使武三思,副手姚璹(shú),左鷹揚衛将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将軍張玄遇,司農少卿麻仁節,等等,除左威衛大将軍李多祚外,幾乎全是武則天正在考察,意欲提拔的人。
隻要滅了“無上可汗”,收複營州,日後定會平步青雲,飛黃騰達。
敵弱我強,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且說在今河北遷安東北,有一黃獐谷,地勢狹窄,非常适合打伏擊。當平叛軍嗚嗚泱泱,抵達此地時,李盡忠又使一詐,遣派成百上千老弱病殘,前來投降;且丢棄大量老牛瘦馬,擠擠嚓嚓,塞滿了本就狹窄難行的山谷。
一個個病歪歪,氣籲籲,走路不穩,一碰就倒,這哪是投降?分明是累贅,添麻煩來了。
可曹仁師見狀,還以為自己多有威望,萬民來歸呢,哈哈哈樂得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好,好。民心所向,此役必勝。”
“将軍,叛賊那面沒糧了,我們都還餓着肚子呢。”降兵道。
那就埋鍋起竈。等吃飽肚子,有了力氣,咱就狠狠揍李盡滅孫萬斬一通!
05
很快,飯菜已好。
降兵們連湯帶水,吃了個溝滿壕平。緊接着,紛紛抄家夥,沖平叛軍下了手。
這便是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撂下筷罵娘”。
與此同時,早便設好埋伏的契丹叛軍,從側面迅疾發動攻擊。
頃刻間,箭如飛蝗,滾石如雨,直殺得天昏地暗,屍橫遍谷。
右金吾衛大将軍張玄遇和司農少卿麻仁節,登時驚駭夠嗆,倉皇欲逃,卻被飛索絆倒,結結實實摔了個狗搶屎,皆遭活捉。
左鷹揚衛将軍曹仁師也沒跑了,亦遭契丹軍生擒後斬殺。
因貪功冒進,在這場黃獐谷之戰中,平叛軍先頭部隊俱被包了餃子,逃生者寥寥。
而兵者詭道,仍在繼續。
截獲平叛軍印信,“無上可汗”李盡忠再出陰招,僞造文書,迫張玄遇、麻仁節等簽名蓋章後,快馬加鞭,通知總管燕匪石、宗懷昌道:
“官軍已破賊,若至營州,軍将皆斬,兵不叙勳。”——《資治通鑒》
意思是說,我們已大獲全勝,你等若不能到達營州,軍官全砍腦袋,兵卒不給勳級。
燕匪石等将得到通知,自是星夜兼程,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士卒馬匹皆疲勞過度。結果不消說,暈暈乎乎中,再度鑽進了契丹軍設下的埋伏圈。
血流成河。
全軍覆沒。
06
這下,徹底激惱了武則天。
是年九月,盡管“無上可汗”李盡忠病亡,契丹叛軍實力大打折扣,武後仍下令,“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償其直,發以擊契丹。”
天下囚犯及官民家奴,能打能鬧的,官府出錢贖身,發往前線進攻契丹。
轉年三月,武則天又派蘇宏晖、王孝傑等,率十七萬大軍,征讨契丹。戰況輸多勝少。
同年四月十八,武則天任命右金吾衛大将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韬衛将軍何迦密領兵數萬,進攻契丹。
五月初八,又任命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将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率兵二十萬,并遊說奚族人反水,聯手征伐契丹。
眼見大勢已去,孫萬榮便讓家奴割掉他的腦袋,獻首投降。
至此,營州之亂,終告平息。
許是為标榜平叛功績,公元697年9月,武則天第九次改元,曰“神功”。
但,一個可以揣測的事實是,武則天的心裡,肯定如吃了蒼蠅般很不舒服,非常不爽。
07
也是,武則天如何能爽?
一樁小小的營州之亂,數度出兵,竟被契丹削得落花流水滿腦袋包,還差點大赦刑囚,派他們上戰場。
再看看被自己提拔、重用的那些貨,武三思,武懿宗,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等等,别看平素威風八面,一遇真章全慫了,誰能堪當大任?
而此次平叛,處心積慮委任侄武三思為統帥,意在助其建功,以便立為太子,傳皇位于武家後人。
焉料,打臉了,一照面,武三思便被李盡滅(李盡忠)、孫萬斬(孫萬榮)耍得團團轉。
還建功呢,能保住小命,就算燒了高香。
唉,果真是麻繩穿豆腐-提不起來。
所以,武則天最終能還政于李唐,除被逼無奈、順應時代大勢等說辭,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武家實在是沒有像樣的英武之選,可造之材。
所以,于戰争史上名頭并不算響的營州之亂,卻有着非凡而深遠的曆史意義——
也許,正是這場叛亂與平叛,讓武則天看清了武氏族人的平庸貪渎,并開始思考,誰才是稱職的接班人,亦在冥冥之中,改變了大唐曆史的走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